04′13″

视频 | 轨交新成员15号线“聪明”在哪?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恩蟾 师玉诚 屠佳运 李刚

2021-01-21 17:25

本周六,连通城市南北的15号线就将启动运营,40多公里的里程,是上海近年来一次开通里程最长的线路。这条线路从建造到运营到维护,数字化程度更高,也更智能。那么,这条线路究竟聪明在哪儿?


正式运营临近,15号线上海南站站点内,车站运营的工作人员还在做最后的调试。灯光、闸机、扶梯、监控大屏等数百个设施设备,一一调试,查漏补缺。


顾玥,是15号线这个站点的“掌门人”,此前她负责4号线站点的运营,是名拥有8年经验的老将,但面对这条15号线,她却坦言自己是个“新人”。


顾玥说:“我们的人员是有减少,因为大部分我们依赖于设施设备的稳定度以及设施设备的智能化,新线的设施设备远远是要比老线路多的。”



新加出来的种种设备,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呢?线路上增设了超高清探头,能够让工作人员实时把握客流的强度,同时站台上也会显示车厢拥挤度,让乘客能方便找到跟舒适的车厢。


15号线多职能队长潘雪冬介绍:“红色报警框弹出,我们就可以在这条显示屏上找到它相应的设备,同时先调取我们的CCTV查看现场情况,同时派专人到现场复核。”


15号线的每个车站里还放置了数百个传感器,每台设施的运行状态,会通过数据传输的形式直接汇总到车站控制室,运营人员可以“一屏观全站”。从灯光照明到火灾预警,各种细节都能被自动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工作人员的处置更加有的放矢。



顾玥介绍:“有故障都会有联动状态来提醒我们去现场确认,减少了我们客运人员疲于奔命去巡视的状态,而是有的放矢去巡视。”


事实上,整条十五号线,在建设规划之初,就已经开始为未来的智能化未雨绸缪。


“运用了BIM这种技术,对于不同截面的车站都分别进行建模以及结合了我们VR的这个设备,让人真实地进入这个车站里面去体验。”


戴上VR眼镜,一条数字化的15号线,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吴中路站墙体上的一小块结构,多少大小,由什么材料组成都能显示。而通过三维模板来指导施工过程,能确保设计图纸和竣工后的实体达成高度一致,给未来的数字化运维打好了基础。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BIM技术应用研究院所所长孟柯介绍:“在我们的数据库里面能得到一条虚拟的数字化的15号线,而且它的相应的信息跟现场是一一对应的,结合我们运营过程中的自动化信息采集的手段,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运维系统里面能够实时的 ,非常精确地了解到地铁的运营状态。”


运营后,15号线的维保也将更加智能。车辆的蓄电池、牵引电机齿轮等都配置了在线监测设备,通信、信号、站台门、消防水泵等重要的馈线回路也实现了故障录波功能,为检修故障的排查按上了“小眼睛”。


开通后,这条智慧地铁,就将成为本市一条重要的南北主干线,方便市民的出行。



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忠强说:“今后按照站点周边1公里来计算,就是说你骑自行车就可以到达车站,它的人口可以达到50多万,岗位呢要到20万以上,你可以直接坐轨道,那么对产业的发展就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


15号线路途经的5个行政区内,不仅有城市新一轮规划中的真如副中心、宝山南大地区,还有多个科技产业园区。目前,15号线路上的上海南站、上海西站、南大路站等多个车站都已经预留了一些接口,对接正在建设、规划的其他轨交线路和站旁商业综合体,进一步发挥轨交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恩蟾 师玉诚 屠佳运 李刚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