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2″
新闻透视

视频 | 我们的人民城市 我的社区我做主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2024-11-10 11:22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就在本周 ,“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开放,不少参观者都在这里找到了熟悉感,如同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人民城市是什么?每个人的声音可以被倾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今天就从一位社区规划师眼中,看看他心目中的人民城市和他带给城市的温暖。



“我心目中的人民城市,它应该是快捷、方便、有效的。”——王致远 市民


“我来上海已经快三十年了,目睹了上海的一切变迁,我觉得上海是有温暖的,我也非常感激这座城市。”——杨白杨 市民


“每个人的想法可以被倾听,每个人可以被看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人民城市。”——李然 三林苑社区规划师


李然说,展墙上的照片,大多很陌生;却又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如同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在这里,他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我们小区的自由游戏场,这是我们小区的中草药种植园,社区规划师工作室,小区的木工坊。”这是李然生活的小区、浦东三林苑;这里有一支72人的社区规划师团队,他是其中之一。


李然和小区木工匠人李福荣,带着几个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个物物交换柜,摆在小区西长廊。小区的不少“敲敲打打”、“修修补补”,木工组都亲力亲为。就像前段时间,游戏组来求助:自由游戏场的皮卡少个踏板,木工组就地取材,做了一个。



白领、教师、建筑师、医生……各展其才,原来社区规划师团队也分组:以当初共建一个社区花园为切入点,把一些能人先给引出来;逐渐的,大家慢慢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游戏组、木工组,手工组、宠物管理组……相继成立,各小组各司其职,又互相支撑,分工不分家。“头脑风暴,这是小区的提案群,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会发在这里。”李然说道。


三林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敏也对此称:“大家的态度已经从觉得这个社区的一切与我无关,我对于这个社区只提要求不做任何的付出,大家现在已经角色转换,已经过渡适应得非常好了,我提出我的要求,我也愿意做我的行动,用我的行动来对于社区进行一系列的改变。”



李然半年前有了个想法:在小区内发起“口述家史”行动;这个执行难度系数非常高的事情,他居然也做到了: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记录身边的平凡人,现在已完成50个小区年长居民的采访,每人一篇,口述家史的公众号在社区内传播,身边的陌生人变得立体、亲切了。“像这位阿姨,聊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她会手语,然后就想让她出来发挥余热,刚好给她匹配了一个项目,老人和小孩能结合起来,这样的话我们又多了一个自治项目,就是‘手语舞’。”


李然其实有个更深的心思: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掘更多社区能人,加入社区自治。而他也的确发现,小区里“卧虎藏龙”。像木工李福荣,就是李然在家史采访中发现的,从小学手艺,活精湛、人热心;李叔加入木工组后,更把小区当家了。“对我来说就是,身心非常放松,感觉好像我为人家做了一件事情,不计报酬,不计时间。”李叔说出心里话。



在口述家史基础上,小区设置了一间迷“生活博物馆”,跨越浦江随主人迁来的旧门牌、每逢佳节就忙碌起来的石磨、生锈的“汤婆子”、拨号电话机……这些居民送来的老物件,是个人生活的记忆,城市历史的承载。规划师们希望通过这种独特的文化呈现,带给居民更多的归属感,激发社区凝聚力,探索自下而上共建美好家园的新方式。



李然坦言:“大家拧成一股绳的时候,力量就会体现出来,我觉得就是熟人社会,像老上海弄堂的那种生活,它其实就是资源共享,大家都彼此熟悉,从一个家一个居民、到一个家庭到一个社区,最后就是一个美好的城市,就是人民的城市。”


编辑: 尤颖慧
责编: 李吟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