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办养老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戴晶磊 洪焕铨
2019-02-10 13:00
公办的养老机构资源相对有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海也一直在探索利用一些存量资源的改造,来补充养老床位的缺口。国家最新政策,也将养老许可改为备案登记。
不过,养老行业的春天到底有没有来?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后,又应当如何加强监管呢?
黄浦江畔的光大汇晨长白老年福利院,迎来了运营后的第一个春节,老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地唱着“恭喜恭喜恭喜你”。
这里的老人说,之前也看过不少养老院,金山宝山的都去过,有些私人开办的收费还是比较高,而这家公办的养老院,他们还是挺满意的。
这位名叫石如祥老人患有重度阿尔兹海默症,家人曾在半年里跑了周边十几家养老院都没找到合适的床位。他的女儿李玲告诉我们,之前去了解过的养老院,环境稍微好点的都已经住满了,而条件略差一些的并不能满足他们的一些特殊需求,最后他们找到了这家养老院。
事实上,这个养老院所在地块,原本是良友集团的一处闲置厂房。2018年3月,改造成为公办福利院正式对外运营,440张养老床位,1/4用于失智失能老人护理。
不过,这一转型的成功并不容易。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公办养老床位长期"一床难求"。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探索存量土地挖潜,不过此前,基本都是通过盘活闲置幼儿园等 来补充养老床位,因为这些土地同属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需要变更土地性质。而闲置厂房属于工业用地,转型往往就卡在了这一步,直到2013年、2014年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文件正式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一些闲置的资源,各个部门都跨前一步,共同想方设法来打通政策上的环节。
土地性质变更后,厂房所有者良友集团负责改建,完成后交由杨浦区政府承租,政府则通过方案比选,引入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企业运营管理。政府角色,从养老服务的直接供应方,转变为购买方。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柯勇说,现在养老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问题, 怎么样盘活闲置的资源也是有这样一个迫切的需要。而养老院的诞生,就是希望通过专业化的照护服务和系统化的管理,让更多的上海老人获得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而就在新年伊始,民政部印发"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备案登记"。这也意味着,养老服务市场对民营资本进一步敞开大门。不过,门槛的放开绝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过程式的管理其实要求其实十分严格,也更加科学完善。例如建设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消防验收合格证明、食品经营许可、环境备案证明,这四张证就缺一不可。
养老许可改为备案登记后,企业只需营业执照在手便可开展养老服务,那么,运营机构的安全、专业性等如何来把关呢?
不打招呼、直插现场,实时提问,专家组成的第三方评估团正在对徐汇区社会福利院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测评。去年起,上海在200家养老机构率先试点了一套服务质量动态监测评价体系,90项指标,涵盖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三大模块。从粗犷到精细化 从静止的评价状态到动态的评价状态。
今年,上海会将动态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市所有的养老机构,并打通数据壁垒,建立养老机构信用管理系统,实现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比如适时发布养老服务机构的"黑名单"和"红名单"方式。民政方面还透露,未来将通过标准化管理动态监测 包括行业自律的方式 在事中事后加强全行业的管理 提升养老机构全行业的水准。
让人们的晚年时光能更有尊严地绽放夕阳之美,上海仍在不断努力。
目前,上海已经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预计到203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将有40%是老年人,到2040-2050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到44.5%,超越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何处安放我们的晚年?将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洪焕铨)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