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十三目】葛宇路,路在何方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作者 十三妹

2017-08-05 15:44

葛宇路,火了。葛宇路,没了。前者是人,后者是路。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一个名为《葛宇路》的艺术项目。



如果一定要把法律法规细则搬出来的话,那关于葛宇路的这个话题似乎在这里也是无法讨论下去的。

当代艺术并不是画几张画挂在美术馆博物馆里,因为它是当代的创作,所以就是当代艺术。时至今日,艺术作品对于观众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懂与不懂的层面上。因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完全可以对于某件作品解读出自己的看法。艺术作品本身只有好与不好。

当代艺术具有前瞻性、先锋性和实验性。说白了,它应该是敢为天下之大不为,在思想观念上挑战现有的问题、壁垒。前提是,艺术创作者不伤害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毕业展上的葛宇路


2014年,葛宇路以自己的名字为北京市郊一条没有路牌的路命名。“葛宇路”三个字挂在路口,拍一张照片,把路牌取下来,也同样可以是一件拿去参展的艺术作品。但是,这个路牌挂在路口一挂就是三年,和它最初让艺术家个体与公共空间之间发生关系的这一诉求发生了变化。这条路上的人再也不用担心点个外卖无法送达了;打车终于可以不用来回兜兜转转找不到目的地了;路名甚至被网络地图收录显示了出来。此时,葛宇路不再是给路牌拍给照片那么简单了,他开始对于这条路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维护,把褪了色的停车标志换成了新的。至此,现场的路牌、快递小哥的快递单、网络地图、现场影像记录等等构成了一件具有叙事性的展览作品,并在中央美院的毕业展上进行了展示。


作品对于葛宇路来说到这里已经是完整呈现了,并且与他最初创作意图相比更为深刻和有意义。然而,随着作品通过网友在网上曝光,媒体持续关注发酵,以至于“葛宇路”这三个字一时间成了网红。有人进而提出质疑,认为这是艺术家的个人炒作。相关部门站出来表示这是违规行为, 这条没有路牌的路其实早在2005年就已经有正式路名——百子湾南一路。随即, 葛宇路路牌被摘除,几天后百子湾南一路的路牌挂了上去。


相关部门摘除路牌


网红、炒作,路牌被摘,新路牌被挂上,这是葛宇路2014年开始的行为艺术的延续,只是这一切并不在艺术家掌控操作范畴之内。

围绕着“葛宇路”三个字,还发生了另外两件事。在路牌摘除不久,媒体报道中央美院给予葛宇路违纪处分,处分原因从标题到字里行间都将开除与路名命名联系在了一起。为此,中央美院发出说明,表示处分是基于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在教学楼旗杆上放置不雅物图片和视频的行为作出的。请注意,说明中并没有说不雅物是葛同学亲自放上去的。他是发布者,却不是这一行为的实施者。另一件事,是某位艺术家站出来说葛宇路以名字命名无名路是抄袭他在国外做的一个行为艺术。



网红,炒作,抄袭,“网络三件套”在葛宇路的行为艺术中凑齐了。而中央美院的违纪处分宣布得正合时宜,有态度有立场,却又似是而非。它成了这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设想一下,现在要在展厅里完整呈现“葛宇路”作品,除了葛宇路路牌、网络地图、快递单,路况视频,又增添了摘除视频、新路牌图片、中央美院红字头文件以及说明乃至央视采访视频、那位指责抄袭艺术家的作品图片等。每个人带着自己的经验去看它,会发现各不相同的问题、症结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态度。


校方处分决定


那位站出来指责抄袭的艺术家,我们对他的作品不熟悉,对他的名字同样陌生。为什么他在国外做了同样的作品,却只是一件作品,没有那么大的反响,成为网红呢?甚至他连被质疑炒作的声音都没有。——语境不同,所产生的意义也完全不同。


拆除东湖站站牌

作品 东湖站


艺术家将作品置身于公共空间,有些作品只是为了在公共空间中与观众产生互动,有些作品却是观念先行,不是纯粹地为互动而互动,要成为大众的艺术,它们试图在特定的公共空间产生对抗、反应等多种可能性。葛宇路的作品显然属于后者。之前,葛宇路将北京公交车站上的东湖路站车牌拆下来运回武汉,设置在了东湖的湖中央。又在路边对视监控摄像头数小时。正如葛宇路本人所说,他的艺术创作在专业领域中不能算特别前卫或者先锋激进的东西,事实上是早已被认可的东西,只是大众还不够普及而已。

“葛宇路” 让公众对于当代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很多艺术家的很多艺术作品所无法做到的。艺术家往往说当代艺术是小众的,“葛宇路”的连锁反应也并非作者初衷,单十三妹觉得这种“小众”只是从专业理解层面上而言,事实上,当代艺术在触及社会问题上与大众息息相关,又怎会不愿意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作品呢。这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又是可以互相佐证的。

(看看新闻Knews作者:十三妹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