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好绘本如何好》:亲子阅读也需要指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作者 何婕
2017-02-04 08:49
小时候没有绘本可看,我的启蒙读物是连环画,大量的连环画,“绘本”这个概念是在自己做了妈妈之后才大量接触的,绘本与连环画当然不一样,而我一直想知道,绘本的奥妙是什么?一本好的绘本到底好在哪里?坦白说,在读这本《好绘本如何好》之前,这些问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直到读完它。
我们总是强调所谓“阅读能力”,除了文字的阅读能力之外,人还需要有“视觉的阅读能力”,而后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美”的东西,让孩子读绘本,正是要培养孩子欣赏美的能力。绘本里的图,是一幅画,而又不只是一幅画,它可以提供的“看点”很多,因此,怎么读图,这里头的技术也大有讲究,知道怎么去读一本绘本,绘本的世界真就豁然开朗了。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好绘本”呢?因为只有从小知道什么是好的,小朋友才会有辨别力,不够好的东西才不会入眼啊。
绘本的造型有各种类型。常见的造型是头大大的,与身体差不多1:2或1:3的样子,外形萌萌地、绒绒地,“圆”出可爱。还有的造型是用厚重的方块制造“呆萌”的感觉,也很可爱。即便有的造型线条很多,角度锐利,但总体而言,却是一种“憨直”的味道。
一般而言,看了封面,对造型就有了感觉,打开绘本,开始进入完整的世界。每幅图的内容都是很丰富的,图里面有许多细节值得看。比如画的构图,里面角色的视线角度,主角与配角(常常是小猫、小狗)的关系等等。有的绘本画面很简单,有简单的力量,有的很丰富,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作者闲着没事才画那么多,里面常常藏着作者的巧心思呢。角色有静有动,动静之间也都是作者的设计,读者也可以细细体会一下作者的各种动作设计,到底想要说什么。
“单调的图画留不住记忆”。
好的绘本作者会利用这些画来激发孩子想像,让孩子好奇后面的走向。作者的每幅图都可能与前后图有关联有呼应。要去发现这些重要的细节、“暗号”、线索,需要孩子的观察力,而这种寻找与发现的乐趣,正是孩子喜欢的。不过郝广才特别提醒家长,可以去引导孩子发现,但千万不要以“发现”做为唯一指标、甚至当孩子发现不了那些线索时,大人还要批评孩子——这背离了阅读的出发点。读绘本本来就是为了让孩子体会美,如果孩子在画面里、色彩里也很享受,就忘掉故事的线索吧。
绘本里是有故事的,好的绘本不会在里面塞很多个主题,会比较单纯,但依然会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故事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梦。这些故事真有多高大上的道理吗,未必,可能就是一段回忆、一段情绪、一种感觉而已。但是阅读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感知、分享,对孩子来说,感觉到了作者在说什么,就已经是快乐的开始,如果能通过阅读绘本知道情感的入口与出口,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
文字在比例上似乎并不是绘本的“大头”,有的作者为插图更改无数遍,通篇文字却只有几百个字,但文字对于绘本的意义很重要,因为这里的文字,不是插图的说明,不只是传达故事与信息,它还是书的节奏与音乐,“就像是乐队里的鼓手”。
这些文字有重量、有外形、有自己的韵律与声音,而大部分的好绘本都是引进的,所以译者也要特别注意保护文字的特点。郝广才在翻译桑达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时,就很仔细地翻译出文字的节奏,“小妹妹哭又闹,爱达吹着金号角,想哄妹妹不要吵。爱达只顾着吹,没注意,来了小魔鬼”……配上插图,想想都美。
绘本是有调性的,就像赤羽末吉画那部《马头琴》时,费了很长时间来苦思如何通过绘本来展现蒙古那空旷开阔的感觉,最后他从背景下手,找到了答案——地平线,而这个调性一找到,画的感觉一下就找到了。
好的作品,不靠模仿儿童得到,正如“少年小说不是少年写的,儿童书也不是儿童做的”一个道理,要用儿童的视角,但又不完全是儿童的视角。桑达克在画《厨房之夜狂想曲》时,花了很多力气去画,他说,“它来自我内心深处,把它挖出来的时候痛得要死”。
画绘本辛苦,读绘本可就愉悦多了,都说“大人出现,幻想结束”,但好的绘本是既适合孩子看,也适合大成年人看的。愿每个大人童心犹存,亲子阅读的那一刻,回到童真世界,打开幻想,自由飞翔一会儿。
(看看新闻Knews作者:何婕 编辑:孙燕)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