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防护线”也是“致命线”!“人鸟之争”有解吗?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洪焕铨 沈曦
2024-02-26 22:30
近日,不少市民来电向本台反映,他们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农田上,发现了很多细细的线,有时候还会看到一些小鸟挂在上面,有的被他们幸运地救了下来,有的则不幸被蚕食掉了。这些线是为何而来的呢?来看记者调查。
2月23日,跟随爱鸟人士,我们在崇明东滩的田间,发现了挂在尼龙线上的鸟类残骸。
初步判断,这应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嘴鸭。罪魁祸首就是田里的竹竿上固定着的这些透明尼龙丝,这些线虽细 但很坚韧,远看很难发现,小鸟就很容易在飞行时撞上去。爱鸟人士告诉记者:“一大排十来根竹竿, 这个竹竿纵向是放尼龙丝的,鸟飞过去不知道翅膀就被缠住了,缠住了一般没人救助的,基本都死掉。”
那么,这些尼龙线是谁设的呢,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 崇明东滩不仅有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崇明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的11月到次年春天,都有不少鸟儿来此越冬,但这时也恰逢水稻收获季和麦子种植季,于是,田里就成了候鸟们的“天然食堂”,让农户们很是无奈。农户龚飞去年管理的5000亩农田,因为鸟儿们的光顾,小麦减产超过10%,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大片的吃掉了,我们收稻的时候,一群天上像云一样,我们都买放炮,买敲的鼓,都下措施的,但没有办法,管不住的。”
不得已,今年他只能学着东滩其他农户那样,布下了这些密密麻麻的尼龙细线用来防鸟,效果也的确显著。
但是,农户们的防护线,也成了鸟儿们的致命线。崇明东滩,位于亚太地区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上,得益于近年来的生态修复,保护区内的候鸟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而保护鸟类一旦被附近农田里的这些尼龙线缠绕,除非正好有人发现及时解救,否则很难逃脱,因此,这些线多少也反过来影响到了生态保护效果。爱鸟人士称:“每天基本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被网、尼龙丝勾住,惨死的场面,我们也一直在呼吁。”
保护区方面介绍,对鸟类保护的成效显现后,对周边庄稼的影响确实客观存在,他们已经在联合高校开展研究,希望能让农户们采取更温柔的方式,平衡人鸟冲突。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钮栋梁称:“包括分析一下鸟类对农田食物的利用,对栖息地的利用,包括它的一些损失的初步了解,但这个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最好是能够避免对鸟类产生一些伤害的方式。”
保护鸟类和保障农民利益能否两全?有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引入生态补偿机制。
鸟类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马志军分析:“因为鸟类保护得好了,鸟类多样性提高了,鸟类的种类数量增加,所以鸟类致害的问题更加明显,建议相关的部门来探索和采取一些生态补偿,或者生态保险的这样的一些措施,从而可以弥补农户他们一部分的经济损失。”
去年11月中下旬保护区最新的一次冬季候鸟专项调查中,东滩共记录到53种、4万多只鸟在保护区栖息,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小天鹅1816只,白头鹤47只,东方白鹳72只。据此,专家还建议,珍稀濒危鸟类在农产品生产地栖息活动是东滩的亮点,可以据此来开发当地农产品及生态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农户们找到更多样化的致富路径,这样也能减少农户们因鸟类活动而受到的一些损失。“可以开展和探索一些观鸟旅游、生态研学等等这样的一些措施,另外,也可以依托崇明东滩的知名鸟类的品牌,来打造一些高质量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将鸟类保护的生态价值转变成经济价值,这也是通常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马志军教授说道。
一方面,生态环境的修复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迁徙鸟类,另一方面,保护区里鸟类觅食时,又难免给附近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如何解决人鸟之争,真正从源头上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亟待各方群策群力的话题,我们也期待,有专业人士能尽快找到两全的方式,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也让农民的正常收益得到保障。
编辑: | 尤颖慧 |
责编: | 虞之青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