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居民都已经签约搬走,他为何还蜗居过街楼?
案件聚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嬿
2023-03-02 16:30
黄浦区肇周路,毗邻上海知名地标新天地,这是一条不足1公里的小马路。在这条始于1908年的马路上,有一整片充满年代感的旧式里弄,这其中,位于肇周路332弄的梨园坊显得尤为特别。
这里由解放前的上海梨园公会建造。梨园坊,顾名思义,与京剧艺人有关。2022年2月,梨园坊所在的黄浦71号街坊迎来了旧改征收。到了12月,弄堂里的居民几乎都已经签约搬走了,只剩下两户人家还居住在这里。吴老伯夫妇就是其中之一。
吴老伯夫妇住在“梨园坊”三个大字所在的过街楼里。屋子不大,只有一小间,由于是过街楼,一根横梁贯穿其中,使得原本就不够宽敞的屋子里,有一半空间只能弯腰才能进入。
屋子里住人,屋子底下可以通行,在这种有老上海弄堂特色的过街楼里,吴老伯一家一住就是数十年。吴老伯的老父亲2021年12月刚去世,享年105岁。去世前老人还心心念念,期盼能早日旧改,住进新房子。
既然想要搬新家的心情比谁都迫切,吴老伯一家为何始终没有签约呢?老人无奈地表示,不是他不想搬,而是他们家从征收启动之初,就不属于被征收对象。
原来,吴老伯家的这个过街楼建造于解放前的1949年3月,虽然吴老伯夫妇以及儿子的户口如今都在这套房子里。但由于历史原因,屋子始终没有办理任何相关手续,一直处于无产证、无租赁凭证状态,至今已有70多年。
为了给这套没有产证、房屋租赁凭证,甚至连门牌号都没有的小屋找到一些历史凭证,吴老伯翻箱倒柜,拿出了一张家中老人保存了70多年的字据。这张立于民国38年,也就是1949年3月18日的字据显示,一位姓李的人,曾经支付给包工头二十石白米来建造这间过街楼。
那么这位姓李的人是谁?他和吴老伯一家又有什么关联呢?
吴老伯表示,这位李老先生解放前是一位梨园班主,当初,吴老伯的父亲作为京剧资深票友,与其相识并认其为干爹,这20石白米是他俩共同出资的。
吴老伯说,母亲去世后,因缘际会,父亲和干爹的女儿共同生活,户口也在1979年迁入了这间过街楼。九十年代后,吴老伯一家三口的户口也陆续迁到了这里。
为了调查吴老伯家这间过街楼的房屋信息以及户籍情况,,经办人先后前往吴老伯家户籍所在的黄浦分局打浦桥派出所以及梨园坊所在的街道、房办、物业等相关单位。最终,经过多方考证与核查,确认吴老伯所在的过街楼,可以被纳入征收安置范围。吴老伯一家最终选定了一套征收安置房。这次吴老伯家能顺利享受到征收的阳光,也全靠了经办人反复奔走,核实材料。
2022年12月11日,吴老伯一家按照约定,开始搬家。除了经办人之外,现场还有很多已经搬走的老邻居,得知吴老伯家的征收难题总算解决,纷纷前来送行。带着留恋与不舍,更饱含对未来的期盼,吴老伯夫妇和老友们一一告别。大家决定在梨园坊的门口,合影留念。
城市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旧区改造,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在旧区改造的过程中,上海是如何“走出新路子、跑出加速度”的呢?从今天起,每周四晚上的7点15分,新闻综合频道的《法治特勤组》将播出六集特别节目《旧改拉分题》第三季,继续聚焦上海旧区改造的这段历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嬿 编辑:曾瑶婷)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