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外高桥:因贸易而生 因贸易而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师玉诚 顾克军
2020-04-14 18:49
今天的看浦东,我们去北面,走进外高桥。因贸易而生、因贸易而兴,这片土地集聚许多重量级跨国企业,有着多样式的贸易模式,奔流不息的贸易流、物流、资金流在此形成高密度的贸易量。浦东开发开放推进中,这个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对贸易便利化持续不懈地追求和创新。
外高桥位于浦东北面,1992年,这里出现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2004年,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也在此诞生;2013年,这片区域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杨高北路上,海鸥门已矗立近30年,见证着区域的发展变迁;贸易,是这里不变的主题。
张秋平2006年来到物流园区,主管仓库的进出口业务。这些年,园区的物流企业由最早的8家增长到近百家,最高峰时,进出区货值达到1012亿美元;他主管的这个仓库也见证了这一改变。
“可以说就十几件货,很少很少。我们的(服务)对象以前国内的比较多,现在基本上是跟境外、跟老外做生意。”
货物的进出间,外高桥也成为许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施坦威公司很早就进驻了外高桥,销售总监吴坚刚入职时,企业只做国内市场钢琴分拨,仅2、3家代理商,而如今因着自贸区货物进出、资金流动便利化水平提升,施坦威把中国公司变为亚太总部,钢琴从这里分拨至亚太各国,离岸业务也兴起,吴坚不仅要管理国内的二三十家代理商,还要分出更多时间来打理国际业务。
钢琴从德国汉堡发往新西兰,凭海运提单等单据,就可以走企业开在上海自贸区的账户。这样两头在外的转口贸易,已占到施坦威亚太业务的三分之一。
货物不再直进直出,贸易,在外高桥,正从单一迈向复合,企业在变,园区也在变。虽然张秋平的"世界"还是这个1万平方米的仓库,但这个"小世界",也已然不同。
跨境电商的业务,这几年慢慢增多,去年,园区跨境电商单量完成290万单,成为当年上海增长最快的区域。从大宗货物转向海淘日用品等小件管理,张秋平很喜欢这种变化。
“以前比较粗犷,现在越活越精细,说明我们的物流,周转率就非常快。”
今年,园区正准备转型为综合保税区,以前不可操作的货物拼装、分包、加工业务都能在仓库里顺势开展。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仓库主管张秋平说: “希望我们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分拣、加工、配送中心。”
张秋平觉得自己的岗位正越来越重要。
而吴坚的事业也在不断向前。去年底,他一手打造的施坦威之家在淮海路开业,这是他们在上海的第一家旗舰店,接着还会有第二、第三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势必进一步加大。
施坦威钢琴亚太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总监吴坚说:“在位于外高桥保税的总部,对于零售业务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接下来在全国进一步拓展零售业务就有了强心剂,有了信心保障。”
在外高桥,进出口贸易几乎和每一个人休戚相关,移动的集装箱一定是这里最亲切的风景。2019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3907.3万标箱,是20年前的42倍。进出口额已达到1541亿美元,20年来,以年均19%的增速上涨。在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保税区企业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进出口业务往来。商品销售额、工商税收、海关税收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比重均超50%。希望繁忙的港区,一直见证区域的繁荣。
更多系列报道》》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师玉诚 顾克军 视频编辑:周杰)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