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跟着"武林大妈"去巡街 守护家园看似无招胜有招

时讯

浙江在线

2019-03-27 11:24

“春暖花开,我们这里的治安越来越好了!这离不开一直坚持巡逻的‘武林大妈’们。”近日,武林派出所民警小赵边翻着记录边感叹。


北有“西城大妈”,南有“武林大妈”。小赵口中的“武林大妈”,就是活跃在杭州市下城区的平安巡防志愿者团体。如今在杭州,“武林大妈”已经成为一张暖心的城市金名片。2016年G20杭州峰会前,下城区武林街道的18名楼道党员骨干组成了“武林大妈”的班底,如今已有4.2万人。


“2018年以来,杭州市下城区全区接警数同比下降31.07%,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45.2%,火警灾情数同比下降51.4%,平安指数稳步走高,‘武林大妈’功不可没。”下城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守护家园,看似无招胜有招,“武林大妈”是如何工作的?这一天,我们也穿上这件代表责任、付出和荣誉的红马甲,跟着她们一起去感受巡街的酸甜苦辣。


早晨7时30分


“在社区里走上一圈,再小的事也要记下来!”


天刚放亮,汪红武已经准备停当。她穿上印有武林大妈漫画头像的红马甲,带上红袖章,在中山中路的张同泰药店等我们来。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她一起去巡街。


汪红武,是最早的武林大妈之一。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下城区武林街道社区楼道党支部的骨干党员成立了一支平安巡防队伍,向广大居民提出“护航峰会,守护家园”的倡议,汪红武就是其中之一。


“那个时候我们只有18个人。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峰会要来了,大家为杭州、为我们身边的人多做点事,‘打扫干净屋子迎接客人’。”66岁的汪红武回忆说。平安巡防是她们的第一份工作,这一巡就是两年多,风雨无阻。


“年纪大了不习惯睡懒觉,早起刚好巡逻。”一边走,汪红武一边打开了手机微信群。她是武林大妈竹竿巷社区的负责人,她向分管社区各个网格的其他“武林大妈”发送了一段语音:“我开始早班巡逻了,大家检查到什么问题都发到群里。”


日常的平安巡查,是“武林大妈”的主要工作之一。汪红武带我们拐进了竹竿巷社区。尽管都是杭州人,但我们对竹竿巷社区并不熟悉。抬头往四周看看,这里都是八九十年代最典型的老式单元楼,六七层高,没有电梯,绿色的单元门漆皮脱落,露着铁锈。虽然房屋一般,但由于地理位置方便,很多来杭打拼的年轻人都选择租住在这里。


“社区里出租户变化很快,出租房信息登记蛮难的,所以我们要配合民警入户调查登记。”汪红武说趁着还早,看看竹竿巷18号3单元的租户在不在,“之前跑了十多次了,其他都登记好了,就这户要不没人要不就不开门。”我们跟着她一路小跑“蹭蹭”地上楼敲门,可惜还是没人开门。


这时候,82岁的原居委会主任陈序英从楼上走了下来,“阿红,晚上我也来看看,这些年轻人总要回来的。”汪红武连声说不用,又转头和我们说:“没关系,整个社区就剩几户租户还没登记了,多来几次就能弄好的。”


在楼下,我们碰上了隔壁单元的住户朱雯,她拉住汪红武说起自家单元门电铃的维修问题。“这个我记下来,等出去的时候告诉小区管家,他们马上会来修理的,你放心好了。”


随着上班的人逐渐变多,社区里也开始热闹起来。在转角处,我们一行人碰到了4位也在巡逻的“武林大妈”。“你们那两条巡逻线路上有没有问题?”汪红武看着第二网格的王招英和第五网格的陈湘华问道。


“还不是那户人家的车子,又乱停了,我把照片拍下发到社区群里,让社区再做做工作。”“26号那户人家乱扔垃圾,得想个办法。”几位“武林大妈”围着我们说,社区由于紧靠省儿保,为了看病方便,一些孩子患有白血病的家庭都整体租住在这里,“这些家庭也蛮可怜的,但是他们的垃圾还是要按照规矩扔。”


这时身边突然走过来一位大爷,他看到“武林大妈”就诉苦。“你们要管管,昨天我隔壁的老人耳朵不好没听到老伴敲门,老伴又翻窗进去,二楼摔下去也不好说的。”“又是他啊,我们马上过去。”


竹竿巷社区有2700户居民,80岁老人就有600多个,再算上大量的出租户,汪红武说,“武林大妈”的工作量确实大,“这么大一个社区,肯定不是一两个人管得过来的。邻里纠纷我们能调解的就调解,小区的物业就找‘小区管家’,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会及时上报给社区街道,他们是我们工作的最后一道保障。”


“多走一走看看安全隐患,多看一看发现邻里纠纷,多认一认熟悉小区情况,多说一说平安宣传,多做一做帮帮社区,多帮一帮邻居,总能有效果的。”汪红武在和我们分开的时候说。


中午12时


“近邻胜远亲,你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


随着“武林大妈”的发展壮大,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党员与居民群众纷纷加入。如今,“武林大妈”的身影遍布街头巷尾,仅武林街道7个社区31个网格,每天就有超过150位“武林大妈”值守,他们成了数百幢老单元楼的“守护神”,所做的事情也早已不止平安巡防,老百姓有大事小事,找“武林大妈”准没错。


中午,我们和仙林苑社区第二网格“武林大妈”严阿凤在仙林苑菜市场门口碰了头。“我是一年前加入的,就是想为大家多做点事。”65岁的严阿凤拎着袋子,我们往里面瞅了瞅,是一大捆青菜、几棵茭菜、几束面条、一条鲫鱼,“这是给独居老人的。”


“姚阿姨!我们给你送菜来啦!”我们敲开了独居老人姚惠娟的家门,姚惠娟老人的家只有一室一厅,由于面积小,子女们住到了闲林和石桥,老人日常起居全靠自己。“我86岁了,有心脏病和高血压,这几年要不是阿凤这个‘活雷锋’照顾我,还真过不去。”


去年,因为快递员突然大声敲门,躺在床上的姚惠娟在紧张之下犯了心脏病。心急之下找不到药,只好给严阿凤打电话。“她二话没说就跑到家里来了,叫了救护车,把我救回来了。”姚惠娟搭着严阿凤的肩膀说,阿凤还给她的子女打电话,儿子到医院后握住严阿凤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严阿凤随身有一张联系单,自己网格所在的11幢单元楼48个独居老人的信息全都在上面。我们问她:“你每天都和这些老人走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都30多年的老邻居了,放不下的。”严阿凤有些腼腆,连说“这都不是事”。


看到她染了一头黄发,我们就开玩笑说严阿姨还真赶时髦。没想到她笑笑说:“头发其实全白了,我染头发不是爱漂亮,就是忙上忙下的时候不想让别人指着我的头发说,你头发都白了还忙这么多事情,做‘武林大妈’心理年轻最重要,也越做越年轻。”难怪,她手上的钥匙串特别大,因为有好几户老人,把家都托付给了她。


我们又赶回了武林街道。因为现在是罗睿绮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的高峰时间。推开门,就看见一位老人已经坐在里面。


来咨询的陈大伯没有老伴和孩子,自己一个人住。当我们问是否需要回避时,大伯一挥手:“坐着吧!多个人聊聊天,挺好的!”53岁的罗睿绮刚开始还稍作引导,没过多久,陈大伯就打开了话匣子:讲起自己年轻时上山下乡在大兴安岭修路的日子,回到杭州后辗转换了好几份工作的经历,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一个人窝在家里的孤单……


心理咨询的最后,陈大伯爽朗地笑道:“还好有罗老师你,不然我一天都不知道跟谁去讲话,都快变哑巴了!”


“做老年人的心理咨询,更多时候需要你当好一个倾听者。”罗睿绮结束了工作,对我们说起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心理咨询——那是一对老夫妻,大伯的手有残疾,大妈照顾了他几十年。聊天的过程中,她半开玩笑地提议,让大伯对大妈说一声“我爱你”。


“我和他们俩面对面坐着,当时我看得清清楚楚,大妈听到后整个人一下子坐直了。”罗睿绮回忆,当这句“我爱你”真的说出口时,夫妻俩都哭成了泪人。


下午5时


“为了站好岗,我可不敢多喝水。”


“武林大妈”的影响力现在已经不局限在社区楼道,她们有了专业的组织、统一的制服、鲜明的Logo,还和北京“西城大妈”等知名群防群治组织进行了多次交流,组织了“武林论安”论坛,走在路上,越来越多人都能一眼认出“武林大妈”的红马甲和红袖章。


“地铁站天天人来人往,我们往那一站,好多人都认得出我们这一身打扮,大家都知道‘武林大妈’是做什么的!”楼齐笑着说。63岁的大伯楼齐也是“武林大妈”的一员,今天他和另两位“武林大妈”将会在凤起路地铁站协助进行文明劝导,这也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


“我晚点回来吃!”告别了家人,我们跟随楼齐从竹竿巷社区的家走出,10分钟后就到了凤起路站。此时,地铁站外的杭州延安路上,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龙,灯火通明。


作为人流量最高的地铁站之一,凤起路站一天的平均客流量在18万左右。我们在地铁站站厅层的二号电梯旁站定,同行的沈大妈和张大妈下到站台层,一行四人守着电梯的两头,一起维护秩序、为乘客提供引导服务。


17时30分至18时30分是客流高峰,我和楼齐站定,视野里面密密麻麻都是人影:走路低头看手机的年轻人,匆匆赶路的中年人,还有提着大包小包的外来人员。


二号电梯不断升降,我们的嘴也一刻不停。“电梯最多坐15个人,注意啦!排队按次序来,老人小孩和带大件行李的人要小心!”“换乘二号线的往那边走!”“换乘的不需要再买票,一号线在楼下。”


而在楼下的站台层,乘客是一波接着一波,每当两班列车同时到站,电梯前都会排起长队。


“在下面值班,问路的人会比较多。”沈大妈正和我们说着,就有乘客来问路了。


“阿姨,嘉里中心怎么走?”“从这里过去,走凤起路地下商业街,C4出口和C6出口上去都是嘉里中心。”算上1、2号线,整个凤起路地铁站有十几个出口,几个月下来,“武林大妈”都熟悉了每个出口通到哪里。


“武林大妈”的影响力,地铁工作人员都看在眼里。“‘大妈’们真的非常有亲和力。”杭州地铁2号线凤起路站区长章景然告诉我们,“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杭州市民,对周边道路、景点情况非常熟悉,本身也是乘客,和其他乘客沟通起来没有距离感,文明劝导的效果挺好。”


在地铁值班,也是个体力活,“我要值班两个小时,来之前要稍微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但是水能少喝就少喝,不然要上厕所了,还要麻烦地铁站工作人员给我开门,还会缺岗无法服务乘客。”楼齐笑眯眯地总结起经验。


两个小时下来,我们不断变换位置,因为长久站立脚都酸了,而楼齐他们,却稳稳地站在那里,一步也没有移出范围。


“终于结束了!”晚上7时,他们结束了文明劝导,脱下了红马甲,但楼齐还要再做一件事:记台账,把这一天平安巡防志愿服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记下来。“发挥余热嘛,我家里人还挺支持的。”楼齐说,“我们这些退休没几年的,趁着还‘年轻’,帮邻居、帮社区多做点事情,挺好的。”


“今天轮到我们在地铁站值班。地铁站人流量很大,我们要守护平安、维护秩序,服务好每个乘客。”退休前在娃哈哈集团做会计的楼齐,写的字清清爽爽。而我们脱下红马甲交还时,心里也沉甸甸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