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视频 | 默克尔对美“告别访问”:气氛融洽 分歧明显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7-16 23:14

美东时间7月15日下午,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今年9月,默克尔将在德国联邦议员选举后卸任总理职务,因此,外界普遍预期,这是她任内对美国进行的“告别访问”。


执掌欧洲最大经济体权柄近16年、代表欧盟前后与四任美国总统打交道,这位政坛老将带着怎样的使命再次走进白宫,又能否为未来的德美关系乃至“跨大西洋关系”定调,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规格高行程满 默克尔与拜登“私聊”1小时


今年6月拜登访问欧洲并参加了G7峰会、北约峰会和美国-欧盟峰会,因此默克尔此次访美被视作一次回应性访问。她也成为拜登上台后第一位访问美国的欧洲首脑。



相比2018年4月默克尔访美时所遭受的“冷遇”,此次美方在接待安排上展现了完全不同的规格。当天上午,默克尔先是在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官邸与其共进早餐,之后又前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那里获授荣誉博士,下午,在白宫与拜登见面,约1小时的会晤中,双方讨论了美德关系、气候变化、撤军阿富汗等广泛话题。


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在讲话中也不吝对默克尔的赞美之词,称她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坚定拥护者”,并表示,在默克尔任期内,德美两国的友谊与合作关系逐渐壮大。


双方还发表了《华盛顿宣言》,并宣布了开启经济对话、建立气候和能源伙伴关系等倡议。


白宫官网截图


德国N-TV电视台分析道,从默克尔此访受到的“款待”来看,释放出了德美关系开启新篇章的积极信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却认为,这样的预期有些过于乐观。虽然默克尔也想为这次访问注入更多实质性的意义,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德美、欧美的关系严重受挫,拜登入主白宫后,在拉拢欧洲盟友时调门起得虽高,却缺乏实际行动的支持,想让双方关系从分歧走向合作,谈何容易。


关键议题分歧明显 德美真会“各退一步”吗?


正如崔洪建所言,尽管记者会气氛融洽,拜登和默克尔甚至以“老友”相称,但友好的互动难掩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



其中,横亘在德美之间最主要的外交歧见,就是“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


据路透社报道,该管道建设已完成98%,预计于今年8月末竣工,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俄罗斯可以绕过乌克兰将天然气输送至欧洲各国。美方认定,这会加深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增强俄罗斯地缘政治影响力。


在这一问题上,拜登与默克尔并没有回避分歧,两人均表示,会“各退一步”。


拜登称,"北溪-2"木已成舟,现阶段应强调与德国合作。默克尔则承诺,将致力于促成一份协议,即不论是否使用过境乌克兰的管道,都让俄方向乌方支付过境费用。



崔洪建认为,在“北溪-2”项目背后,俄德关系的走向对美俄、美欧关系的影响,才是美方真正关注和担忧的。


为此,默克尔也做了不少前期工作。当地时间7月12日,默克尔在德国柏林会晤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并向他承诺,德国将在“北溪-2”号项目方面,对乌克兰提供支持。她还表示,德国会扮演好俄乌“中间人”的角色,如果俄罗斯不尊重乌克兰的过境权利,德方会积极行动。


在崔洪建看来,这一系列表态和承诺,其实也是说给美国人听的,默克尔希望这番安抚乌克兰的操作,能够稳住美国国内强烈反对“北溪-2”项目的势力,为拜登在对俄、对欧政策间寻求平衡助一把力。



不过,这份苦心,最后能为德国带来什么,还得打上一个问号。崔洪建指出,默克尔的外交遗产,包括其对美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延续尚不可知,另一方面,美方短期内也不会在根本问题上向德国作出妥协。弥合德美关系、为“后默克尔时代”的跨大西洋关系纠偏,留给默克尔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


“不跟”美国对抗中国 拜登会对欧洲“翻脸”吗?


德美难以“确认眼神”,另一大原因还来自于对华政策的分歧。


参加了记者会的媒体注意到,尽管两位领导人都承认对华关系是跨大西洋关系中的优先事项,但双方在中国议题上的表态存在明显的“温差”。


一门心思要与中国搞“竞争”的拜登,当着默克尔的面又开始渲染“中国威胁”,声称“当看到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破坏自由开放的社会时,美国将捍卫民主原则和普世权利。”



默克尔却尽力回避直接提及中国,把焦点转向经济领域。她还强调,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两国应该像在欧盟内部所做的那样,共同协调努力。


崔洪建注意到,默克尔强调“协调”,潜台词其实就是德美在对华态度上步调并不一致。


虽然拜登政府试图团结西方盟友,打造共同抗衡中国的所谓“民主联盟”,不过德国乃至欧盟并不想与中国全面对抗。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援引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乌尔里希·斯佩克的话报道称,“默克尔带着两个信息来到华盛顿”:第一,不想要新的冷战,第二,不想“脱钩”。事实上,还有第三个信息同样重要,那就是“如果美国逼德反华,德国不跟。”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截图


这些信号想必拜登已经收到。“事实上,美国也一直在评估欧洲在对抗中国方面的服从程度和所能起到的作用”。崔洪建补充道。他还进一步强调,一旦欧洲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绊脚石”,拜登政府很有可能会马上“变脸”,进一步收缩对欧洲的投入和支持,甚至不再作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对于这一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要认清现实、做好准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宋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