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视频 | 闲话上海·春节第一次丨30多岁了还叫“新客站”?

闲话上海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文君 王幸 张峥嵘

2022-02-06 12:0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青年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几乎每个家庭也都曾经在“老北站”狭窄的站台上体验过悲欢离合,一到过年前后,周边宝山路、天目路都是行情行事的人。直到1987年12月28日,上海火车站新站启用,“老北站”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也是这个夜里,第一批旅客进入灯火通明的“新客站”,第一趟在车站用上了自动扶梯,第一趟通过电子屏上“翻屏”的列车信息,寻着了候车点。这个到东到西的新物事,让上海人到今朝,还是习惯用“新客站”来指代“上海火车站”。


当时 ,上海到北京,最快要17个钟头,一张硬座票30几块洋钿,票价贵,而且还难买,有的人索介就带牢仔被头铺盖睏在售票厅。春运乘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就更加是“奢侈品”,一张机票差不多是一个号头的工资,还要先到单位开封介绍信,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要一个礼拜。


直到90年代,民航业逐渐发展起来,春节,也从一个团圆的节日变成了出门旅游的假期,当时能去一趟“新马泰”,绝对是有派头的哟。


现在,春运进入了“高铁时代”,但是疫情之下,本生闹热腾腾的春节出行,也被“就地宅家”所取代,回头看看,这些囥在春运里头的事体,侬还记得阿里眼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文君 王幸 张峥嵘 实习生:秦晨 沪语讲述:黄浩 特约协作:朱贞淼)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