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视频 | 下一站|摩登时代的上海“密码”

下一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

2024-05-23 10:01

用“摩登”来形容上海并不稀奇,但是你知道如何去看懂上海的“摩登”吗?

摩登,有定义吗?

目前正在今潮8弄5号楼展出的《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展期至6月16日),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思路。

《摩登复兴》展览海报


“摩登”这个词来自于法语Moderne,本义是“新的”。但实际上在欧洲,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它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并非具体的风格。广义地说,国际上将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这一时间段,称为“摩登时代”。但是策展人哈凌认为,对于上海来说,这个摩登时代的时间段更加精确,就是1920年到1937年淞沪会战之前。这个时期,也恰恰是上海包括建筑在内所有设计门类作品井喷的一个时代。

摩登时代上海建筑图谱


所以,展览的前半部分“摩登”,就是集中展现了这个时期的审美。有意思的是,不论当时的建筑,还是《良友》封面上的旗袍、海派家具、老物件,单看每一件,你都能直观地就觉得很上海很摩登,但是当它们放在一个空间内比对着看,这个摩登,就有了一个清晰、具象的密码——几何图形。

“把传统的古典纹饰,抽象成几何形重新进行装饰,是这个时代重要的特色。”作为建筑师的哈凌以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举例:“常德公寓,它其实是在转角上面,用侧面凸出来的圆形的阳台,就这样的一个几何形的韵律感,来形成整体的装饰,包括它的横线条,然后中间的竖线条。都是我们所说的几何图形。”

几何,是建筑外立面的形体,也是内部铁艺扶手、瓷砖纹样的选择。

可以无限重复的几何图形,印上了布料,就成了服装图案。

结合了家具、日用品,几何就走进了家庭。仔细看这些近百年前的茶壶、音箱,造型是不是正像缩小版本的摩登建筑?

1930年代生活物件

甚至,几何还融入了中文的笔画,诞生了全世界唯一的摩登汉文美术字。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在上海广为人知的《良友》。细看良字的上部,传统的方形横折利用几何形进行了改变,成为了斜线的线条。

要知道,《良友》诞生于1926年,这个刊名的设计要早于美国著名同类杂志《LIFE》十年。

那么这个时代的审美,对我们之后的设计、艺术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正好是展览的第二部分“复兴”。

其中最为重磅的,是艺术家丁乙的一幅作品。哈凌介绍:“丁乙老师的整个视觉语言,全部都是用重复的平行线,直线、斜线互相交织,共同编织出他对于宇宙、对于哲学的这样的一个思考。他用的视觉语言仍然是几何图形。”

艺术家丁乙的版画作品

现场还有一个展览的小彩蛋——有一件作品是仍然在创作中的,也就是说参观者随时可能会偶遇艺术家本人。

艺术家刘月正在完成
作品《绝对装饰》

同时,观众也可以报名“展中展”的小活动,包括城市行走、字体设计工作坊等等。摩登的“复兴”仍然在进行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正如策展人所言:“这个展览不叫‘摩登上海’展,而是叫‘摩登复兴’展,重点在于后面两个字。摩登,是历史留下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今怎么去使用与继承。单纯的怀旧情绪,并不是这个展览想要表达的。复古只不过是第一步,我们不仅要提供另外一种审美选择,更希望人们能从‘摩登’之中学到很多东西,并应用到今天的生活中。”

编辑: 周昱
责编: 胡圣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