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
中国长三角

视频 | 上海“city”一夏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贺璟岚

2024-07-26 22:53

这个夏天,上海除了天气热,消费更热。接档“五五购物节”,一场横跨全城的暑期促销活动新IP热辣来袭;上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轮番上演,目标锁定全球游客。


当“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即将满月,成绩到底如何?



文化大展为何成为消费季的第一道“硬菜”


今年夏天,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展期最长的重磅特展,也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法老和王后雕像、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巨大的彩绘木乃伊棺木……来自古埃及多家博物馆的788件文物,看成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来上海观展的游客可以选择白天看展后,夜晚前往外滩,登上“从尼罗河到黄浦江”的上博号游轮,欣赏两岸美景,而展览的参观票成为今夏上海最难买的票子。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劳帼龄表示,这道文化大餐,是上海和埃及的互相融合,是一种双向的奔赴。它超越了“五五购物节”中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绿色消费等促消费的方式,在消费中添加了体验和感受,“让大家为了一个展,奔赴一座城,让更多的人乐享上海、爱上上海”。


豫园文化商业集团党委书记、大豫园商业发展集团总裁助理陈继东则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肯定是文化唱主角。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演唱会、展览一票难求的原因所在。而文化消费中,消费者更注重体验、互动等多元感受,这也是“上海之夏”有别于“五五购物节”的地方。


劳帼龄同时指出,当文化成为消费季的“大菜”、“硬菜”时,其实也给主办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各行各业的融合、商旅文的融合、多元的融合成为必然,如何设计出更好体验感的消费产品考验着商家的功力。

 


多重利好叠加境外游客青睐上海“City”


今年,“144小时免签入境”政策推行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航班的到达率明显提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乘兴而来,对中国之行充满期待。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有38%外籍旅客选择从上海入境,上海"入境第一站、第一城"的格局初具雏形。


陈继东举了豫园的例子,每年豫园总的游客量接近4000万,今年游客的品质、逗留的时间,尤其是外籍游客的占比进一步提升,6-7月,境外游客提升了三成左右。这些境外游客对中国的园林、美食、手工艺品,以及剪纸、戏曲等非遗传承较感兴趣,丰富的互动体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旅游体验。


对此,劳帼龄认为虽然境外游客在上海的旅游时间并不长,也没有购买价值不菲的商品,取而代之的是“走街串巷,吃点特色小吃,住个民宿体验生活”,但在这过程中,需要配备服务人员,服务手段等,这也间接创造了就业。有了流量,加上境外游客的真实游玩体验,也是一个很好地宣传中国的手段和途经。



延续火爆消费 怎样从“一夏”到“四季”


八月,品茗“书香上海”,阅读中国文化;金秋九月,逛上海旅游节,享异域风情;十月,与上海国际艺术节邀约的艺术家共舞;十一月,与世界客商会面,关注进博会上的首发首秀首展;十二月,来上海跑一场马拉松,参与跨年迎新购物季。


在打造城市IP的同时,上海也在苦练“内功”。除了加快建设多层级消费地标,上海还正通过布局数字信息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打造一批高科技、定制化、体验式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陈继东提出,豫园正在打造智慧商圈,就是“商业+科技”,通过小程序和APP,拉近消费者的距离。尤其是大客流的情况下,将豫园的空间、周边、消费等形成互动,让消费更便利、更智慧。


劳帼龄表示,“上海之夏”已经不仅仅是夏天热闹了,更有秋之韵、冬之情和春之美,这是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一次商业创新,也是应有之义。开放、包容、创新是上海的城市品格,随着文商旅体进一步的融合,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新引擎。当科技越来越便利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消费新场景,当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上海一定会越来越“City”。

编辑: 贺璟岚
责编: 秦扬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