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视频 | “硬刚”京东? 56家出版单位集体退出618大促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滢 吴海平

2024-05-22 17:51

日前,两份出版行业的“联合声明告知函”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大众关注。这两则声明由北京10家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代表的上海46家出版单位发出,表示不参与此次京东方面提出的618促销力度为2折到3折的图书促销活动。



这份引起广泛关注的声明告知函,告知对象是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就是京东商城负责经营图书板块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申明:对对方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即全品种图书以2至3折不等的价保政策参与5.19至6.20期间、促销力度最大的8天活动、表示不参与,并且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在书友交流的论坛内,也有人提到,一些放在京东购物车里打折书籍已被陆续下架,这些书属于多家出版社。


而在京东图书页面的醒目位置,到处是折后满减、到手价2.8折等字眼,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一位出版业内人士透露,出版界其实苦平台久矣,这次,出版社之所以联合起来抵制电商,是因为平台要求把折扣打到二三折,这意味着出版社能赚的最后一块钱被拿走了。“基本上出版社的所有成本,印制成本包括版权成本加在一起,到25%,这是极限,要打到三折以下,就是说出版社所剩余的最后一口利润,京东要把它全部拿走。”



对于电商平台方来说,打折图书更大的作用是引流;但对于出版社来说,却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成本。而如今还可能陷入亏本境地,这也难怪出版社们不干了。这次618不止上海,北京也有十家出版机构联合发出了《告知函》。


电商上一次遭遇出版社集体倒戈要追溯到十多年前。2011年5月,京东打出“全部少儿图书四折封顶”的广告后,遭遇了24家少儿出版机构联合抵制。在那以后,出版机构和电商平台一直在博弈,出版机构希望借助电商渠道扩大销售,而电商则以此来要求出版社不断降低价格。然而随着互联网崛起,越来越多读者习惯了线上下单,博弈的天平渐渐失衡,最后出版社只能通过调高图书定价,来应对超低折扣。



这也难怪不少读者感叹,书价越来越贵。有些书每次再版,价格就要涨一点。这其实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书价越高,反过来消费者就越依赖电商打折,同时还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这十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线上的促销活动,其实对实体书店的业态冲击确实很大。”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外文书店总经理顾斌表示。



有不少读者认为,你们管你们互掐,最后老百姓能得实惠就行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此以往,恐怕很少有人再愿意多花力气去投入好的创作和作品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朵云轩集团总经理朱旗指出:“如果说我们继续满足于平台‘高定价 低折扣’竞争需求的话,出版社的整个利润空间会越来越窄,会导致出版社在内容生产上质量会下降,它就没有能力花很大的精力,或者投入在它的内容生产上,实际上到最后伤害的还是读者。”


也有书迷认同这一观点:“大家都形成习惯,一定要有折扣才买,让出版社去为促销买单的话,他们现在的运营困境本来就还蛮突出的,我发现很多好的出版社都不出书了,都不出新的书了。”



业内人士建议,合理的定价机制是作者和出版商愿意持续投入创作和市场推广的重要保障,尽快完善机制,让图书定价体系回归理性,才能让行业回归健康发展。



截止目前,京东方面还没有发声。其实图书电商与出版机构间的博弈常年存在,电商给书籍带来了大量的销量和曝光度,而平台各种各样的打折活动,也冲击了书籍的正常价格体系。这次出版界的联合抵制,是双方把博弈摆到了明面上,是否会成为双方重新找到合作平衡点的契机,也引发广泛关注。而我们也期待,行业能尽快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未来能有更多好书以合理的价格让读者读到。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张鹰 张蔚 吴佳亮
责编: 李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