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视频 | 携手成“链”还是“脱钩断链”?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周雯飞

2023-11-29 19:55

“在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和美国是核心的推动力量,也有责任为全球发展提供助力。”


共话供应链发展 首届链博会吸引全球目光


中国又为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11月28日,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本届链博会为期5天,主题是“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共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涵盖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5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呼唤,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面临多重风险挑战的大背景下,供应链成为世界经济的“热词”和“关键词”。数据显示,全球有2/3的贸易和供应链直接相关,全球供应链参与的程度每提高1%,就会使全球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1%以上。而贸易脱钩一旦发生,则会造成全球GDP5%的损失。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孙兴杰表示,供应链是新一轮全球化的核心动力,“形成以供应链产业链为核心的全球化,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高全球的福利,这也是全球化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给全球供应链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孙兴杰看来,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首届链博会,无疑是一个新创举,既释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表达了中国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秩序的愿景,对于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畅通非常必要和及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也用“正当其时”来评价首届链博会的召开。他指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是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产业全球化、要素流通配置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举办链博会的核心诉求是寻求合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宝贵的正面预期和政策引导。这相当于和“脱钩断链”的思想势力“拔河”,展现出中国坚持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大国担当。


第一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中国石油展区


让供应链变成“共赢链” 中国如何发挥作用?


在链博会开幕当天,首届链博会的旗舰报告——《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同步发布。


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促进全球供应链的成功实践,以及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包括“消费市场规模大成长性好”、“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新型消费发展动力强劲”等市场机遇,“工业门类完备”、“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开放深化”等产业机遇,“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合作平台”等政策机遇,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速创新要素集聚”等创新机遇。


如今,中国已经是联合国标准下工业门类最全、配套最为完整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近30%,全球制造和供应链重要中心地位正不断凸显。


孙兴杰对此分析道,中国供应链体系非常完善,基础设施与世界各国高度互联互通,在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方面,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为企业营造了很好的制度环境,同时鼓励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创新发展,使供应链不断提质升级。



这一次,围绕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中方也拿出了新的方案,提出四点倡议,包括加强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不随意干涉市场行为;进一步加强全球互联互通,让要素更加便捷循环、有效配置;反对保护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努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等。


在孙兴杰看来,这四点倡议,凸显了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期望和追求的目标,那就是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


张燕生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当今全球经贸网络中已经居于重要的节点位置,产业优势也逐渐从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向规模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并不是如何守住低成本的商品和产业,而是如何让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向高价值迈进,发挥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


白宫成立“供应链韧性委员会” 与中国唱“对台戏”?


而在太平洋彼岸,拜登政府正继续加码供应链安全政策。就在中国链博会开幕之前数小时,美国于当地时间11月27日成立了白宫“供应链韧性委员会”,并召集首次会议。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就加强供应链发表讲话


该委员会由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家经济顾问共同领导,几乎囊括了内阁所有部长,十多名直接参与产业决策的高官,如商务、国防、能源、公卫、国土安全等部长,以及国家情报总监、美国贸易代表等。该委员会每四年将会开展一次供应链评估,参照为国防和国土安全准备的类似战略文件。


在第一次会议上,“供应链韧性委员会”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宣布了30多项新举措,包括成立供应链韧性委员会,建立针对半导体供应链中断的预警系统,减少医疗产品对“高风险外国供应”的依赖等,“以加强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供应链”。


美国总统拜登还在讲话中提及了与“印太地区”13个国家签署的第一份供应链协议,也就是“印太经济框架”,并将此视为美国与全球合作伙伴加强合作的例证。


孙兴杰分析,从“供应链韧性委员会”公布的30多项举措来看,均延续了拜登政府强推“制造业回流”等保护性政策,与“去风险”的提法一脉相承,保护主义色彩浓厚。面对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冲击和挑战,美国的解题思路仍是筑起‘小院高墙’,依赖‘印太经济框架’、美洲经济伙伴关系、北美领导人峰会等等‘划分阵营’,各类圈子大小有别,不变的是每个圈子背后美国的固有利益和绝对话语权”。



“实际上,中美之间通过市场的分工与合作,是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孙兴杰说道。这一点,从这次美国企业参与链博会的热情就可见一斑,在515家参展企业和机构中,来自美国的参展商占外方参展商总数的约20%,覆盖所有产业链。亚马逊、埃克森美孚、苹果、特斯拉、英特尔、惠普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派高级代表参展,尽管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敦促他们“远离中国”。


孙兴杰指出,在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和美国是核心的推动力量,也有责任为全球发展提供助力。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来说,开放依然是大趋势,也只有在开放的体系之下,竞争才会有效率。只有中美以及世界各国携手筑“链”,才能够帮助各个国家共同发展,也能造福于全球。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宋懿 周雯飞)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