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创新药入医保,如何保障“最后一公里”?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潘窈窈 王毅
2023-12-18 16:41
就在本周,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此次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目录。其中,上海就有38个,创下历年之最,而这38个药品都是创新药。此前不少谈判药品碰到了“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的难题,这一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呢?
来自上海张江的华领医药,带着一款治疗糖尿病的原创新药,首次参与医保目录谈判。经过了几轮的砍价,这款药从原价每粒15元,降到每粒5.39元,成功进入医保。
尽管让利了不少,但能最终进入医保目录,企业谈判代表依然非常激动。这款新药,华领从2011年开始研发,投入大量精力,直到去年底,才终于获批上市。但糖尿病药品种类繁多,这款新药虽然具有核心竞争力,但过去一年,真正长期使用的人数并不算多。
仁济医院浦南分院药剂科常务副主任李铁军坦言:“创新药,因为是个新事物,许多患者可能了解不多,所以在满足患者需求和临床主任需求的前提下,首先是少量进药,再根据效果,然后逐步稳定地采购药物使用。”
患有糖尿病的陈女士,用过多款药物治疗,血糖指标都降不下来。一个月前,主治医生建议她,用这款创新药试试,一个月下来,效果还不错,不过药的价格不算便宜,按照一天口服两粒的量来计算,一个月,患者要自费800多元。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并且用得起 这款新药,从一年前,公司就开始筹备这次的医保目录谈判。
华领医药药品开发部高级副总裁、首席医学官张怡表示:“近年来,医保药品的准入,会越来越注重综合价值的评估,用数据、证据来说话,所以我们也是基于此来精心准备。”
新药进了医保后,像陈女士这样的患者,用药负担能大大减轻。陈女士说:“真的是让我们患者省了很多钱。因为这个治疗糖尿病的药,一吃就要吃很长时间。”
仁济医院浦南分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刘连勇认为:“进入医保后,不光是医生更加便捷、更加理直气壮,去把这些好的药,用在适合的患者。我觉得有更多的老百姓,会受益于这个药物。”
近几年的医保谈判桌上,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参与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药最终被纳入医保。张江药企君实生物,研发的肿瘤免疫药物,已经有晚期鼻咽癌、黑色素瘤等6项适应症被纳入医保,受益群体不断扩大。
君实生物联席CEO李聪:“如果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话,那使用的人群会非常有限。另外从现在来看的,医生在处方药品的时候,该药品是不是在医保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进入医保可以扩大使用人群,同时也能提升影响力。”
不仅如此,为了让进入医保的新药、好药,能有更多的医院,愿意去采购。这两年,上海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举措,比如,对于进医保的创新药,医院可实行单列支付。“所谓的单列支付,就是让医院医生放心应用,这样一来不会受到一些医保额度考核的影响,最终也让患者获益。”上海市医保局二级巡视员、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许宏解释道。
仁济医院浦南分院医保办科员陈婷也表示:“这些创新的药,医生对药比,这些硬性条件考核,会考虑比较少,会更主要考虑患者病情的需要。”
解决了后顾之忧,更多的医院就可以更有意愿,根据需求采购创新药,这样药企更有信心,勇闯海外市场,以及投入新的项目研发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通道,我们打开了这一扇门,希望医保有更多的政策,惠及更多的患者。”华领医药药品营销部副总裁董清说道。
复旦大学教授、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表示:“有很多本土的企业,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不仅是关注国内的市场,也希望把这样的一些创新药品,今后能够走向国际市场,这个也是对于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随着我国新药研发、生产和上市速度加快,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不但能解决创新药企的部分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增加药企的信心,不断投入到创新药的研发中,最终也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记者:潘窈窈 王毅 编辑:尤颖慧)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