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视频 | 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新规”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张鹰

2020-12-25 15:54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为促进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那么未来上海市民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会有怎样的变化?


顺着楼梯往下走,这个近300平米的地下室里分外热闹。   

 

阳光从玻璃顶上洒下,偌大的地方,老人活动室、儿童游戏区、加装电梯的咨询室一应俱全。初来乍到者都不知道,原先这里是个阴暗潮湿的地下人防空间。



“没改造之前,里面堆着杂物,乱七八糟的,还有上面漏,积水,有蚊子,这里不来的,改造以后像换了天地一样。”


“这样好的环境,我们老年人有活动场所了,小孩有玩的游戏了,真的是蛮开心的。”


此前,这个老小区的9000多位居民,只有一个80平米的公共文化活动室,要搞啥活动都腾挪不出手脚。于是街道和居委想到了这处地下闲置空间。经过精心打造,这里成了“虹仙连馨之家”和“油菜花广场”,不仅让小区居民受益,还向其它社区辐射。


红线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月明介绍说:“变成社区文化空间的新阵地,也让我们社区文化场所更多元化一点。有这么大的空间,而且活用起来的话,今后老百姓会更加舒适一点。”



除了通过改善硬件,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还明确,要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满足上海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


浦东三林懿德文化中心是浦东图书馆的科艺主题分馆,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的机器人名叫“大天使”,过段时间,文化中心将24小时开放不打烊,“大天使”也将正式上岗,为读者提供进馆测温、借还书、送餐等服务。


云绅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苗凯说:“它是未来主流图书馆的雏形,智能化,包括机器人无人化,都是用机器和智能终端实现的。不仅使用了机器人,包括还有云计算、电子图书,都融在图书馆里。”

   

15000册图书、80个阅览席位,外加咖啡、简餐、文创等配套服务和电竞、动漫、编程课、茶艺等活动项目。文化中心试运行半个多月来,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打卡。



“有点感觉到了比较专业的图书馆,不像在社区里。”


“挺多活动,挺方便的,给我们业余生活做了更多选择。4530很多东西都比较新颖,科技这块也带来了我们很多便利。”


浦东图书馆懿德科艺主题分馆负责人郭涵说:“用浦东图书馆的高质量的文化资源下沉到社区,让社区居民在浦东图书馆实现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从2015年开始,浦东图书馆已经建成了包括陆家嘴融书房、源深运动主题分馆、傅雷名人馆等在内的11家主题分馆,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原来1·0版本是送点书,2·0版本是挂个牌,现在3·0的升级版本内容跟老百姓需求,满足多元化需求更接近了,老百姓就愿意走到这个空间里来享受我们提供的优质文化服务。”



未来,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将离得更近,质量更优。

 

上海市文旅局公共服务处处长萧烨璎介绍:“未来的公共文化建设一定是通过空间的营造,通过品质服务的提供,通过线上线下智慧化服务的再造,来实现人人可参与,人人能享受,人人能提升的目标。”


明年元旦实施的《条例》,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提出了更高目标,将通过品牌建设、重视社会参与、重视数字服务等各种方式,让上海市民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张鹰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