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没了早恋打架堕胎梗的国产青春片,真的变好了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严雯

2017-08-10 10:17

原本只是一名网络写手的鲍鲸鲸,因为《失恋三十三天》的爆红,成为一名颇有口碑的编剧。网上用“辛辣尖酸、洗练、干净”来形容她的文风,赞她颇有“女版王朔之风”。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第七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新锐编剧奖,成为她在影视圈的通行证。


作为久别四年的编剧作品,鲍鲸鲸拉着自己老公王冉拍了一部热血青春片;既没有《失恋33天》里的小妞情节,也没有《等风来》的旅行治愈,全部聚焦于二次元这三个字上。上映后一致的好评似乎也没有辜负“鲍鲸鲸”这个金字招牌。


电影以音乐附中民乐女生陈惊的暗恋为开篇,引出民乐和西洋乐之间的现状处境,辅以“二次元文化”作为“青春元素”,讲述了一个少女懵懂莽撞的初恋以及向着梦想冲刺的转折经过。中间又夹杂了“官僚风”、校园暴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问题等社会问题。


鲍鲸鲸想讲得太多,而又不深入,不管是民乐还是二次元,她都不够了解。


但是,与那些以三角恋、打架、堕胎为故事线的所谓青春校园剧相比,《闪光少女》确实高出了不止一个层次。尽管它装酷师哥、花痴少女、憨厚备胎、恶毒女配、煽风龙套的人设定位,满满都是脑残偶像剧的风格,用COS和漫展解读“二次元文化”又太过粗浅敷衍,利用了民乐和西乐的现状作为背景,却将两者的对抗拍成了游戏般的斗气,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全片讲述了学习民乐的女主在学校“天然”的歧视链下迫不得已和B站大佬联手,最终证明自己的故事。虽然稍有夸张,但这样无厘头的剧情很明显是一部拍给三次元看的电影。片中涉及的二次元元素也是目前争议最多的现状:


电影里的二次元全都是coser或者洛丽塔,在漫展里应援的全都是肥宅,总之,在片子里你找不到一个正常二次元,即使是男主也不忘在校服里套件痛衣展示一下自己的痴汉属性。在100分钟的片长里,《闪光少女》接连侮辱了民乐、西洋乐、二次元、古风、手办、lo装、打call。


自称是B站资深用户的鲍鲸鲸用实力证明了她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二次元。


即使如此,依然得承认它有着可圈之处,鲍鲸鲸对于女主感情线中的微妙、暧昧的诠释,那种看不到身边人的可惜也在结局的萤火虫浪漫下化解

有一种二次元叫作“你妈眼里的二次元”


这一切完全符合三次元对于二次元的臆测,但故事的最后仍旧没有什么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和解,我们培养下一代祖国花朵,才不管你到底是哪个次元。


“妈妈这些人穿的很奇怪啊!”


“你要好好学习,以后不要和他们一样。”


如果你对中国二次元稍微有一点了解,应该不难发现,有一大批“宅”,正在慌不择路地选择与“B站“划清界限。无论是A站的、S1的,连Vocaloid,这块B站最早起源的领域,许多V家爱好者都在忙着和B站划清界限。




知乎一位知名用户Jesse Chan表示“任何次文化的东西,一旦暴露进主流世界,都会想僵尸见到阳光一样迅速地融化。低智、中二、肤浅、不问世事,《闪光少女》把二次元内部玩笑式的梗,死宅最不愿意展现给大众的一面无情地暴露在了银幕上,俨然一副「你们快看这群弱智」的样子。”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闪光少女》加入b站、洛天依、有妖气、漫展、cosplay等一系列二次元元素,其实是有意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这不仅可以通过这些略带夸张的手法,将戏剧矛盾和人物冲突进行进一步地放大,同时也能极大的吸引到当下年轻人的关注,这对于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而言,显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从二次元,尤其是核心死宅的角度看,《闪光少女》对二次元元素的贴合其实显得特别生硬。比如在电影中的几位二次元少女,虽然他们在电影中确实表现出来了00后年轻人那种“敢想敢拼”、“追求自我”的精神状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绝对不会像电影中表现得如此忧郁脆弱且神经质。
所以在《闪光少女》中对二次元文化的诠释,其实存在一定误差。以至于有年轻观众在豆瓣上表示,在观看该电影的过程中,会陷入一种“既被取悦又被冒犯的尴尬处境”。



全片的终极矛盾非常低级,这个学校里天然存在着一种歧视, 电影主线竟然依附在一条根深蒂固的鄙视链中:


即民乐太土,西洋乐很潮。


这两个硬贴上的标签就是硬伤。


原以为鄙视链只存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亲和地域之中,没想到在电影故事中也要加上鄙视链?


虽然电影故事需要有矛盾冲突才能继续发展下去,可是把鄙视链作为矛盾实在太过于简单粗暴了。


这也是这部电影饱受争议的地方。


虽然学生不甘心,但校领导也默认这样的现状甚至把民乐区建了监狱般的栅栏;三次元的同学居心叵测地嘲笑二次元,所以主角毫不在意地折断琴弓…


全片的高潮更是在高中生琴房前互殴来到高潮;最后表白失败了就用乐器历史教训对方;在领导面前用中西乐器演奏野蜂飞舞互相battle。看着似乎是搞笑热血,说到底仍旧是幼稚和浮夸。



《闪光少女》的所谓“青春味道”,就像是人工制造时加进去的色素、添加剂,纵然出来色彩缤纷、口感不错,却也依旧是满满的廉价味道。


而这样的一部电影却被追捧赞誉,反映出的恰恰是国产青春片的肤浅。


即使豆瓣评分已经达到7.5,排片率也曾达到了8%


《闪光少女》的宣发团队依然下跪。


 


电影《闪光少女》官微发布一款海报,宣发团队齐齐跪了一排,大喊对不起,让观众不要因为片名海报而错过一部好电影。


宣传海报上,拍片、策划、海报、预告片、片名、宣传稿,二次元团队六个工种集体齐刷刷地跪在地上。


在没有亮眼的卡司加持的情况下,海报做的粗制滥造,电影名字起得让人一看就容易划入烂片行列。宣传也不到位,许多人看完全片之后还没发现陈奕迅在这之中有客串演出,也极少有人知道宣传曲「另一个我」是请来日本著名歌手中岛美嘉用中文演唱的。


可这些宣发的不到位,又能怪得了谁呢?


有人说《闪光少女》宣发团队这么做,是为了呼应电影二次元主题。


是一种自嘲式的献上膝盖。但是自嘲是需要底气、自信的。


先发的海报这般粗制滥造,迎面一股巴啦啦小魔仙cosplay的乡土气息,这就是赶客。

 


如果说《百鸟朝凤》的下跪,让人觉得有些悲壮。


那么对于《闪光少女》的任性撒娇式的下跪,只觉嫌恶。

国产青春片缺的是《垫底辣妹》这样细致干净的片子


看了那么多有关青春的电影,这一部最感同身受。


因为它拍出了大部分人真实的青春。


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里不一定会有二次元、不一定会有民乐,但一定会有一次高考。


片子的主题其实并不算新,一个差生的逆袭史,只不过这一次差生是个辣妹,一个在读书时候,校园里总会出现的裙子短发型潮化着妆不读书不学习的小太妹。



主角沙耶加应该在年级里最差的那个班,身边都是和她一样的同学;或是班级最后排的某个角落,是被老师放弃的那一类。老师眼里她考大学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想要考好大学更是妄想。


父亲呢,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希冀有一天他能成为职业棒球手,延续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妹子,在补习老师的帮助下,在妈妈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那个原以为不可能的大学。

好一部高中学生励志片!好一碗能量十足的热鸡汤!

梗老么?老!感动么?哭了!励志么?相当!



高考这个话题,国产青春片一直不太敢碰,因为太平凡,基本就是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那时的书本是枯燥的,没有漫画可以给你讲历史,除了封面都是黑白的文字和图画;


那时的老师是严苛的,一本二本上线率是他们评判的标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班级横幅上的口号。那时的学校的拥挤的,晨读早读晚自习,试卷练习检测题,满满当当不留空隙。中午吃食堂是为了能省出路上时间趴课桌,晚上啃面包是为了能挤半小时写数学,每月有做不完的测试,排不完的名次。


控制不好,拍出来就是流水账。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春里最重要的事,不是爱情,是学习,是高考那件事。


近几年,直面高考题材的国产青春片也只有《青春派》,里面的戏剧冲突也是建立在狗血的感情之上——单相思的主角,在高考交白卷,写下暗恋女生的名字。


反观《垫底辣妹》,没有刻意制造冲突,周围也没有试图陷她于不义的竞争对手,也有没处于偏见,利用特权打压不良学生的老师。伙伴之间,即使有暗恋,更多的还是相互打气。


电影中,对考试时心态的刻画太过细腻,考到一半,忍不住东张西望,看看别人做到哪儿了。发现时间不够,一紧张,卷面一片模糊。此时,其他人翻卷子和唰唰地笔划声,更加尖锐刺耳。



不少人觉得沙耶加一开始的无知很夸张,但这都是真的。


画日本地图,结果只画了个圆,考试时喝了老师送的咖啡拉肚子。


细节令人发指到就连剧中所用的道具试卷,也取自真人沙耶加2014年参加应庆大学的入学试题。


从根本上,回归清纯尘土飞扬的成长。


它的精彩不在大起大落的戏剧化情节,而是由无数可信的转折,一点点积累,搭建出逆袭的高潮。


青春中最大的敌人,哪里是情敌、父母、考试,明明是自己。


什么时候国产青春片才能别老让我们的青春活在别国的电影里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严雯 编辑:超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