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视频 | 新冠感染者,如何科学居家治疗?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文韵

2022-12-08 19:27

今天《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正式出炉,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市民该如何自我防护,如果感染了该怎么办,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如果感染了,要不要立即去医院,又该何时去医院?带着这些问题,看看新闻Knews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现在核酸的要求是放低了,只有到特殊场所才需要。那么基本上大多数人不会主动去检测核酸了,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是不是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随时可能会被感染?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这个风险是肯定会存在的。我们国家公布的数据,全国几十万人感染,100多例重症病人,所以比例非常少。很多都是无症状,有的是轻症。所以,感染风险肯定存在,但因为病毒的致病率减弱了,所以我们并不用觉得可怕。”



陈尔真介绍,目前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人中90%以上是无症状,也就是感染了却几乎没有症状。不过,无症状感染者是携带病毒且具有传播性的,所以今后 社会面传播是必然的,但因其致病能力已被证明降低,所以居家隔离就可以应对。专家提醒,如果抗原自测阳性,那么居家隔离时 一部分轻型的人会出现咽疼、流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这都是正常的。



但不要因为怕高烧,就在刚刚发烧,37℃多、38.5℃以下就服用退烧药。因为发热代表人体免疫系统在与病毒做斗争,抗体产生清除病毒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如果过量服药,强行退热,看似短时间内烧退了,其实炎症还存在,反而会延长病程,让病毒有时间从攻击上呼吸道感染转为入侵下呼吸道感染,这就会从轻型变成普通型,甚至重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专家组成员张炜表示:“体温它是一个最直接的指标,如果说人体里面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的话,体温就会持续存在,一定是不能够硬把它去掩盖掉。


总而言之,如果出现发热,38.5℃以上服用解热镇痛药是可以的,目的是帮助人体能好受一些,从而更好地休息,休息好了才能让免疫系统更好地清楚病毒。


那么,什么时候、什么症状代表着可能自身免疫系统扛不住,要进展为普通型或者重症了呢?



陈尔真介绍,要关注呼吸、心跳。这些生命体征异常了,那么可能代表肺部受到影响。


如果有条件,家中可以准备一个血氧仪。一般,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不能低于95,运动后不能低于93,不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如果加重的话,首先表现为呼吸的困难。平时比如说你走路很快一点都不气促,突然这个时候有感冒症状后出现气喘了,肯定是有问题的。另外要关注的是心跳的问题,比如说你在静息状态下心跳每分钟100跳、110跳持续不下来,这就说明有问题了。这时候都要及时就医。“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个自限性疾病,普通人一般五到七天就能好了。如果三天高烧不退、咳嗽加重那么就建议到医疗机构就诊,判断一下肺部情况。


在大上海保卫战中担任新国博方舱医院总指挥的郑军华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其实,居家隔离最需要关心和关注的还是那5%左右的重症患者。哪些人容易重症?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肿瘤患者、血透患者等免疫力脆弱的人群在感染后都容易朝重症发展。



今年上半年上海方舱医院数据分析显示,这些人群感染后,经防重症的积极医疗干预,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比普通人要晚4天左右。但由于新冠病毒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导致这些人群本身的基础疾病加重,核酸转阴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居家隔离期间的关键就是观察自己的病症,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说:“如果说原来有肺部哮喘疾病的,那么你要当心发烧以后是不是症状加重。尤其是你的神智是不是清醒的,有没有出现意识模糊。这个过程中,还要看你心血管系统有没有出现问题,比如胸闷、胸部绞痛。还有,感到气喘了、呼吸有些困难了,那就是确确实实要去医院就诊了。”


今天下午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提到,区级医院和市级医院都将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对此,郑军华表示,医疗机构已经有所准备,重症病床的设置和医疗设备、医务人员,特别是治疗基础疾病的专科医生也都做好了准备。



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这段时间整个上海市的区级医院和市级医院都在增加相关的一些床位。比如我们仁济医院,南院和东院我们都增加了留观病房、阳性病房的储备。我们会抽相关的心内科、呼吸科及消化科等相关学科参与到重症患者的治疗,还会增加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力量。”


专家提醒,如果感染了新冠,不用恐慌,大部分感染者通过居家隔离和自我健康监测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获得康复,而不必去医院就诊。不过,还是会有极少数人会出现重症甚至危及生命,要及时学会判断何时去医院就诊就显得尤为重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