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迈入“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出“四大符号”

时讯

界面新闻

2020-06-15 11:05

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19号文,以国家文件形式正式对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指导,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荏苒十一年光阴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在今年3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中,上海首次晋级全球第四位,连续四次位列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行列。


据上海金融工作局相关人士透露,作为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拥有金融市场、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外资集聚四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也日益成为代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符号”。


符号一:金融市场


“无论是从要素市场种类、金融产品规模、参与者数量,还是从市场规模以及在全国、全球金融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上海在各方面都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市场种类来看,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除了传统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外,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新型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也在此汇集。


从交易规模来看,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9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2.7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筹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全年股票交易额、年末股票市值均位居全球第四位。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位。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铜、镍等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原油期货成交量居全球第三位。


从定价能力来看,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价格”持续扩容,“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银”“上海铜”等以人民币计价的基准价格相继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基准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成为国内外市场观察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指标,上海关键收益率(SKY)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定价基准。


符号二:资产管理


在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道路上,上海也在不断踏上新台阶。


作为我国资管行业发源地之一,上海记录了多个“第一“的诞生:1921年中国通商信托公司在上海成立,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信托公司。改革开放后,上海孕育了国内第一批基金公司、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第一只指数基金、第一只货币基金、第一只QDII基金,以及第一张企业年金受托人牌照等。


近年来,上海资产管理行业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根据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的细分板块排名,上海在投资管理板块排名全球第二位、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球资管规模前十位的资管机构均已在沪设立机构并开展业务。上海在全国最早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如全球最大不良资产投资者橡树资本、最大上市对冲基金公司英仕曼集团、最大债券投资基金品浩投资等。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全国26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有25家落户上海。


4月1日起,3家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路博迈集团、富达国际已正式向证监会提交在沪设立申请。


据统计,2019年末,上海全口径资管规模约2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0%。其中,保险资管规模6.4万亿元,占全国的35%;公募基金规模5.2万亿,占全国的40%;公募基金管理人62家,占全国43%;私募基金管理人4705家,管理基金数量22731只,均为全国第一。


银行方面,工行和农行将私人银行部设在上海,交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沪成立,中信银行理财子公司2019年12月获批在沪筹建,广发银行理财子公司、浦发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已提交在沪设立申请。2020年2月以来,银保监会已经放开五大行所属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在上海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支持新片区和示范区重点产业。


符号三:金融科技


央行行长易纲曾提出,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


今年年初,上海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目标。


近年来,众多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在上海聚集,这其中既有金融机构、金融要素市场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包括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的大型龙头科技企业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在金融机构方面,中国银联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建信金科、中银金科、兴业数金等3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已落户上海,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太平金融科技在上海设立,平安集团旗下的上海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公司在沪发展良好。在大型科技企业方面,支付宝、万向区块链等已落户上海。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债数字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德勤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蚂蚁双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陆续落沪。


此外,围绕资产交易、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交易监管等关键环节的金融科技应用创新也层出不穷。


如上海期货交易所运用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效率,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上海票据交易所加快票据交易全流程数字化建设,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上海证券交易所应用投资者画像、知识图谱、文本挖掘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升科创板上市审核、市场监察、上市公司监管等效能,降低监管成本。


今年4月27日,在人民银行的批准支持下,上海等6个城市将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5月17日,上海国际集团发起成立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40余家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高校等作为发起单位,推动搭建产、学、研、投、用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金融科技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节约人力,降低各种金融活动的融资成本、资金的活动成本,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例如智能投顾的推出,就通过科技手段来完成投资理财的工作,客户不再需要到物理网点去进行咨询,“奚君羊表示,“其次,金融科技还可以解决信息的充分获取问题,金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信息的,金融的资金流是根据信息流走的,未来在大数据和其他的这种金融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下,许多金融活动运行都将得到充分的信息支撑,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符号四:外资集聚


在金融开放按下加速键之际,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也选择将上海作为落户首选地。


据界面新闻了解,截至2019年末,在沪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517家,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1%。


其中: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资产规模占全国的82%;外资保险公司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左右,原保费收入占全国的53%。无论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上海都位居全国第一。


“我们发现,在众多的外资机构选择在上海设立、参与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过程当中,上海出现了很多’首家‘或者是‘首批‘效应。“在6月11日举办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金融工作局局长解冬表示。


去年12月14日,首家获批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投顾试点资格的合资公司——先锋领航和蚂蚁金服合资成立的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开业。12月20日,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中国银行与东方汇理银行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获批筹建。今年1月16日,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保险(中国)控股公司开业。首批外资控股的新设合资券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分别于去年12月20日和今年3月20日开业。此外,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景顺瑞和(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正式开业。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指出,浦东新区包括上海自贸区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商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积极的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加快、新经济领域飞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上海“促外资24条”推出等等,这些举措都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和浦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继续为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带来长远的发展机会。“他说道。


梁治文表示,借由浦东和上海所提供的有利平台,外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利用他们对全球客户和中国市场的理解和观察,利用他们领先的技术平台,把更多优质的海外投资者介绍到中国来,帮助他们投资于中国日趋成熟的资本市场;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全球网络以及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本地专长和业务能力,帮助中资企业和机构“走出去”。


在多位接受采访的金融业人士看来,上海已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也正在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逐渐靠拢。


站在新起点,展望新目标,谈及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上海金融工作局方面表示,将进一步巩固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更好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入全球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前列。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