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消费季网络水军再出动 “水”究竟有多深?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11-21 21:36
消费季来临,伴随着各大电商平台展开新一轮促销,水军泛滥、流量造假的现象也频频出现。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电商平台和直播间看上去人气爆棚、好评如潮,但商品的真实下单量其实寥寥无几。有消费者反应,评论区的不少聊天内容都在介绍商品,还有人在分享购买体验,但自己买回家才发现,要么是货不对板,要么是假冒伪劣。还有消费者说,有些留言一看就是在刷流量,甚至还有人编造虚假信息,故意制造矛盾,一看就是网络水军干的。
所谓的网络水军,是指在网络中针对特定内容发布特定信息的、被雇用的网络写手。他们通常活跃在网站、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中,通过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通过发布、回复和传播博文等对正常用户产生影响。
不少朋友好奇,直播间中仅上线十几秒的商品为何能在瞬间成为销售爆款?为什么直播时满屏的点赞、好评和用户回购,自己买回家却发现完全不对劲?记者梳理近期警方破获的多起案例发现,这些所谓的好评其实都是商家雇佣的刷手批量制造出来的。
安徽亳州警方近日就破获了一个为直播带货提供虚假宣传服务的犯罪团伙。该团伙用600多部手机搭建了一个实体机房,安排刷手同时操作数十部手机上的数十个账号,在一个有1200多人在线的直播间里,同时扮演多个买家和卖家互动,几乎每隔3分钟左右就发出倾向性评论,夸大商品效果及销售评价。但他们推销的商品很多都是以次充好、夸大功效,有些商品甚至缺乏相关许可,涉及保健、养生等领域。
警方在现场发现的一份“价格表”显示,直播带货中的关键环节都被明码标价,引流、互动、推广、涨粉等满满都是套路。比如,“直播间挂榜”是指直播间挂人气,0.5元每人每小时;“直播间弹幕”与“直播间跟播”,也就是指在直播间发评论和辅助主播直播、调动直播间气氛,2.5元每人每小时;平台涨粉每人0.4元。就是用这种套路,短短10个月的时间,该团伙就非法牟利200余万元。
记者注意到,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水军已逐渐规模化、集团化,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广告商、委托人、爆料人等“水军业务需求者”在平台下单后,由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接单并派发给专业刷手等“水军业务实施者”,这些水军按任务要求操作,牟取非法利益后,相关人员再按比例进行分成。
网络水军的野蛮生长,一方面与技术革新有关。以前一般是一人操控一台机器,现在一个人可以同时控制多台机器、操控大量账号,进行刷屏操作。深度伪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和从业门槛。另一方面,一些网络平台为了追逐用户数量和流量增长,未能建立完善的账号审核机制,也给水军操纵网络舆论提供了温床。
事实上,网络水军的行为不仅违法,还涉嫌犯罪。《刑法》中规定,针对网络水军的不同违法行为,可以以非法经营罪和寻衅滋事罪等进行处罚。今年以来,公安机关部署打击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侦办相关案件800余起,关停涉案网站平台1200余个,涉案金额总计80余亿元。
特约评论员王攀认为,直播电商的火爆,让网络水军趋之若鹜。因为利益巨大,部分商家也会一掷千金地利用网络水军在鼓噪声势。由于网络水军的隐蔽性很强,而且大多是真人操控,因此,消费者很难甄别,哪些是真用户的留言和反馈,哪些是网络水军炮制出来的假消息,这就使得网络水军更加有恃无恐。虽然众多法律法规对网络水军乱象进行了约束和处罚,但是总体来说,震慑力度有待提高。一方面,阶段性的执法也让部分商家敬畏感不足,另一方面,作为流量受益者之一的平台未能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要将平台纳入管理对象,通过连带责任的方式,让平台主动强化技术手段、严格账号管理。
王攀同时表示,打击网络水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加强全链条治理。在落实平台主体责任的同时,要善用技术手段对水军账号进行识别分析和行为监测,及时进行舆情预警和处理,加大违法违规账号查处力度,加强动态监管,筑牢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墙。此外,还要提升网民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分辨信息真伪,避免被舆论裹挟。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翟静 陈昱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