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8″
东方快评

视频 | 两会观察⑥统筹发展安全 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东方快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顾克军

2024-03-10 21:08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 “金融”一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了20次,从中也可以观察到今年金融政策的一些新动向。


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这样的提法,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直接回应了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对当下资本市场的关切。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报告指出,今年要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并且要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同时报告还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可以看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仍是今年政策发力重心。


事实上,在年初经济发展力争“开门红"的关键期,金融政策已经暖风频吹。1月份的信贷、社融数据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全国两会上传递出的各种信息都表明,货币政策逆周期发力的力度有望再加强。3月6日,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说,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潘功胜也再次明确,在价格上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融得上资、用得起钱,这对企业发展壮大来说至关重要,金融部门有效满足市场经营主体合理的融资需求,是助力实体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困难的时候,有人搭把手,无异于雪中送炭,对我国经济的重点领域来说,金融适时“输血供氧”,还能化解系统性风险。


今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随后,各地陆续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火速跟进,支持“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在上海,首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目前已经推送给辖内银行等金融机构,首批三个项目共涉及融资金额15亿。比如在崇明区的这个楼盘,从去年夏天开始遭遇的资金难题,近期因为上了“白名单”而有了解决方案。经过政府、银行的多方评估,这家民营房产公司已经获得了一笔三年期的开发贷款,最快将在本月实现审批、放款。受到白名单制度的鼓励,项目的大股东在近期再次追加投入,项目在节后按时开工。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上报的“白名单”项目达到了6000多个。在这些项目中,82.8%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截至2月底,商业银行已经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当前,上海各区房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依然在持续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让房地产企业获得喘息机会。


畅通实体经济融资血脉,在打通银行信贷融资渠道的同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也同样重要。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资本市场要更好地开放,让国外的机构投资者更多地来投资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要有“耐心”的资本支持我们国家的创新型企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则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从金融业本身的行业属性出发,建立起统一的评价体系,匹配金融服务和实体需求。不仅要考虑供需的平衡,还要综合兼顾融资方与投资者的利益保障,而且要理性看待金融资产增长的速度。


金融的“发展”和“安全”,是硬币的两个面,互为依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如前文所述的房地产“白名单”制度也是试图通过金融的手段,在促发展和防风险间取得平衡


而开年以来,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出现实质性进展——多地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工作委员会密集挂牌,人员配置逐步落地。新机构新气象,改革会进一步理顺各方监管职责边界,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编辑: 张蕴昆
责编: 张颖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