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上海品牌 担当时代使命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燕晓英 王抒灵 张正磊 杨臻
2018-04-23 22:52
上海正在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个品牌。对城市而言,这四个品牌的提出有必然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是上海成就高辨识度全球卓越城市的内在需求;对个体而言,参与这场奋斗,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者的使命和担当。
上海服务:面向世界 服务全国
“今年11月,我们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欢迎各国朋友来华参加。” 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他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中向全世界发出邀请,诚邀各国朋友参加将于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4月18日下午,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办公楼里,倒计时牌上醒目的红色数字“200”提示着所有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进入“加速跑”。
为“加速跑”作注释的,是一连串数字:今年3月底,超过600家企业签约参展;到4月17日,这个数字迅速上升到超过900家;平均每天有近20家企业签约,拟签约企业总数已超过1700家……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址
参展企业中,103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领跑,来自美、德、日、韩、法、英等发达国家或大国的参展企业占比达到34%,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34%,最不发达国家占10%,体现了进口博览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定位。
这场博览会,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之一,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体现了中国自信、中国担当。这场博览会,亦是上海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共赢未来的盛大舞台。
上海的使命,从来不只是体现在自身发展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服务全国大局,集聚和配置全球要素资源,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
上海制造:培育高端制造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制造,是上海一块兼具历史底蕴和基础优势的金字招牌。进入新时代,上海制造要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重点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有创新基因的本土制造业集群。如何实现跨越?又该有怎样的制度供给?
在上海体育学院的乒乓球院训练室,留学生们都好奇地拿着手机拍一个从来没见过的“陪练”——乒乓球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名叫庞伯特,它是由中科新松公司自主研发的乒乓球机器人。面对球员的发球,它可以准确地完成接发动作,和谁搭档的时间越长,就越熟悉对方的球路。
乒乓球机器人
“乒乓球桌上有一个摄像头,是高速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它通过捕捉乒乓球的轨迹,加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预测算法,去预测乒乓球到机器人可击打空间内球的位置、速度、时间。”中科新松庞伯特机器人项目经理张海波向记者介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形成产品化的乒乓球机器人。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上的明珠”。作为国内机器人研发的头部公司,新松在2000年公司成立之初,就同步将研发中心设在上海,正是看中了“上海制造”的传统优势。回忆起18年前落户上海的动机,中科新松总裁杨跞记忆犹新:“上海有很好的产业资源,又有很好的高校资源,这些都有助于保证研发机器人的效果和产出特点。”
2017年12月28日,新松临港产业基地启用。未来,这里将主要用于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新松目前致力于研发工业协作机器人,也就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七轴机器人。当七轴机器人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机械臂;但它一动起来,就好像人体的手臂一样灵活,可以完成360度无死角的工作协作作业。“在这个机器人上,我们设置了牵引示教功能:用我们的手拖住它完成一个动作,它就可以自己根据这个动作再做一遍。也就是说,我们的牵引动作就可以替代程序。”研发团队负责人范亮亮向记者介绍,目前这个七轴机器人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新松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他们的研发团队,全部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在高新技术领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于人才的储备。新松对于具备海外工作经验的研发人员,一直高度渴求。机械工程师孙艳阳,2015年从法国回国进入新松:“我在法国的企业工作过,法企虽然体系非常完善,工作划分也很明确,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工作上发挥的余地就会相对小一些。”她告诉记者,今年她应该可以在上海落户,然后就会把买房和结婚提上日程,真正在上海扎根。
机器人生产流水线
孙艳阳选择新松,看中的正是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共同发展。如何将更多海外高科技人才引入上海,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杨跞对人才政策和平台搭建都格外期待:“如果对于上海重点关注的项目,政府能够搭一些科技平台,帮助企业和海外的团队、高校之间促成沟通,我相信这能碰撞出更新的技术和产品。”
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聚集在上海。根据“智能上海”的行动规划,上海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如何吸引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尤其是海外创新人才来到上海,无疑是关键一步。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更充分发挥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如此,方能打响“上海制造”品牌,重振“上海制造”雄风。
上海购物:购物天堂需要品牌作支撑
上海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一跃成为亚洲最繁荣的商业中心之一。进入新时代,上海连续第三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品集散地,消费品进口总额约占全国的30%。上海每年吸引境外游客超过850万人次,领先国内各大城市,其中商贸业是上海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以上,直接带动就业超过300万人次。如何进一步打响上海购物这块“金字招牌”?使上海真正成为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这是上海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课题之一。
上海浦东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平均每天有19万人出入境。
游客来到海关窗口办理退税商品验核
上海从2015年7月1日开始实施外国游客购物满500元可实际退税9%的政策。2017年4月19日,港口和铁路离境口岸也纳入离境退税范围,到了12月9日,上海又公布了第五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78家商店名单,至此商店总数达到337家。
退税让外国游客在上海购物得到了实惠。然而,想要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在上海消费,并非一项政策便可以一劳永逸。做了36年意大利语导游的王文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游客们只对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小工艺品感兴趣,购物金额通常也就人均几百元。
王文生的这种经验和大数据的解读不谋而合。万事达卡发布的全球目的地城市指数报告显示,在国际过夜游客消费上,上海2016年增长至约50亿美元,但仍然落后于排名前列的伦敦、纽约、东京和巴黎。作为资深导游,王文生深有感触的是,他所带的中国旅行团到了意大利都出手阔绰。普拉达、古驰等意大利出产的国际名牌,都是热门商品。
让王文生觉得可惜的是,带外国团到上海,不知道有什么最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可以推荐。“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全国的商品雷同,丝绸、陶瓷、茶叶,可能哪里都有。上海如果要打造购物这个品牌的话,首先要有品牌。”王文生直言。
根据自己36年的带团经验,王文生道出了上海在旅游购物消费上面临的痛点。虽然上海的“中华老字号”和“上海老字号”目前有220个,是全国老字号品牌数量最多的城市,但是王文生发现,还没有能够被他的外国游客叫得响的上海本土品牌。2006年从德国回到上海的独立设计师王杨,开始打造自己的家居品牌,她和王文生有着相同的感受:“中国整个设计这块,不管是设计师也好,设计市场也好,其实是一个断层,我觉得也就是这几年刚开始发展起来。”
要打响“上海购物”这个品牌,除了瞄准国际游客打造本土品牌,吸引国人的消费热情也是重头内容。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相当于美、德、英3国游客境外消费的总和。上海是全球零售商进驻的重要目的地,全球零售商集聚度达54.4%,在全球城市排名中紧随伦敦和迪拜位列第三位,世界知名品牌集聚度超过90%。
如何增加国人的消费回流,中服免税店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海关规定,年满16周岁以上的顾客在出国回来180天之内,可凭有效护照,在中服免税店免税购物一次;免税是指减免了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副店长章程洁介绍,至今已累计接待客流157.46万人次,15.41万产生实际购物。
另一方面,为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无人店业态、跨界零售新物种、“互联网+社区服务”新模式等商业新形态在上海层出不穷,极大便利并丰富了上海的消费选择。企业的创新同样离不开政策的开放和激活。留住消费者的脚步,需要更多化解政策制度供给不足的矛盾。近年已经上海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今一种奢侈品牌服饰、箱包卖进上海,只需要提供原材料做检验即可。2015年,上海“证照分离”改革降低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2017年3月1日开始,非特化妆品由之前的3到5个月审批时间缩短到5天完成备案,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大大加快,并有望全球同步上市。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上海打造购物品牌又迎来一个重要契机:11月5日到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坐落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个博览会对上海丰富消费选择、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和推动消费升级,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机遇。
上海,这座因商而兴的城市,肩负打造“上海购物”品牌的新时代使命,向未来奔去。
上海文化:制度创新哺育内容创新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熟悉不熟悉?展馆里有两张照片就是从这个角度拍过去的。为什么拍这条弄堂?一个是和鲁迅有关,一个是和茅盾有关……”这是一场实地讲解,担任“讲解员”角色的是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充当听众的是馆里的四位讲解员。此行的目的,是实地走访位于虹口区横浜路上的老石库门——景云里。历史上,这条小弄堂曾经是创作和组织革命文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聚集了鲁迅、茅盾、叶圣陶、柔石等一批文化名人。进行实地调研,目的是为了让讲解员直观了解展陈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从而更生动、丰富地传达给观众。
讲解员们的“田野调查”
“党史的研究、历史的研究,除了去看党的文献史料之外,田野考察非常重要,因为城市的发展历经百年,很多地方面目全非,如果没有用一些现在的、大家了解的信息给到现在的观众的话,那纯粹是把这本书上的史料搬到了展览里,很多东西就不一定靠得住。”相较于硬件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中共四大纪念馆在史料挖掘、讲好党的故事上下足了功夫。徐明的电脑里存满了实地调研的照片,平时除了带讲解员实地考察之外,还通过讲座、党课、办原创主题展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
在徐明看来,纪念馆承载的使命就是让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通过参观展览了解那段历史,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仅仅停留在静态的展示,是远远不够的,“讲述者自己首先要学懂弄通党的早期创建是怎么走过来的,里面的逻辑是什么,背景是什么,产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才能给参观者讲透,而不是仅仅背讲解词”。
据上海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统计,上海可考证的革命遗址有657处,其中与党直接领导相关的革命遗址达456处。如何挖掘和传承好上海的红色文化,各相关单位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索。
制度创新,同样帮助上海歌舞团的原创舞剧《朱鹮》攀上艺术高峰,飞越重洋让更多国家的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
当地时间1月5日晚上8:00,上海歌舞团的原创舞剧《朱鹮》在被誉为“世界舞蹈艺术试金石”的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亮相首演,正式拉开了《朱鹮》美国五场巡演的序幕。
《朱鹮》以环保为主题,通过凄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唯美浪漫的舞台画面,讲述了朱鹮这一珍禽与人类相惜相怜的命运,呼唤人们在曾经失去中叩问永久珍惜的情感共鸣。
《朱鹮》
2010年,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在参观上海世博会朱鹮主题展时,被朱鹮漂亮的外形和曲折的命运打动,迸发创作灵感,经过和创作团队四年的采风、打磨,原创了这部被誉为“东方天鹅湖”的舞剧。
问世三年多,《朱鹮》经历三次大修、多次小修改,表演难度一加再加,对标卓越,追求极致。2014年首演以来,不仅取得了中国舞蹈专业最高奖项“荷花奖”,还在亚洲成功巡演了200场,让世界看到了来自中国上海的文化品牌。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认为,内容的创新是第一步,而后的政府支持和制度保障,对于《朱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上海歌舞团在全国首推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对舞蹈演员进行“地位角色认定,档次责任划开,明星效应凸显,利益劳酬匹配”,在演员中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在节目创作、演出安排、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艺衔”演员分“首席演员、独舞演员、领舞演员、群舞演员”四类,共五档。上海歌舞团根据年度业务考核结果,聘用“艺衔”演员上岗。“正是艺衔制,鼓励我们这些老演员,永远处在一个压力的工作状态,让你去练、去争,让你每年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那个标准”,《朱鹮》主演、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蹈演员朱洁静表示。
而对于上海歌舞团来说,艺衔机制的创新为内容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目前很多舞蹈院团,A角通常都是全国寻觅,一些院团或院校好的演员来加盟,而通过艺衔制每年一次的考核,我们现在有首席演员6位,她们都在担当朱鹮的主演,这对我们院团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有很好的作用”,陈飞华表示。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要不断提升文化的原创力和影响力,矗立起一座座文艺“高峰”,体现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燕晓英 王抒灵 张正磊 杨臻 编辑:傅钰婷)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