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护士节入院的600克"迷你宝宝"回家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霍云

2017-09-26 16:05

出生时仅有孕24周,体重600克,身长30厘米,一名超早产儿捧在手里只有手掌那么大。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护人员的抢救和精心治疗下,日前,这个超早产宝宝结束了4个多月的漫长住院周期,带着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祝福回家了!也表明上海一妇婴超低体重儿救治存活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怀孕24周宝宝提前降生

据一妇婴新生儿科刘江勤主任介绍,新生儿2.5公斤以上属于正常体重,1公斤以下就属于超低体重了。医学上一般把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的宝宝认定为是超早产儿。


高龄妈妈晓静(化名)经历多年备孕才得到了这个小小的生命,孕育生命的曲折艰辛可想而知,但是命运似乎又跟她开了个玩笑。怀孕3个月的时候晓静患上阑尾炎,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腹腔脓肿,反复不愈,怀孕23周多胎膜早破,住进了一妇婴准备保胎。


然而,命运对于晓静和宝宝的考验还远不止于此。住院后,晓静的感染突然加重,出现休克表现,母亲和宝宝的生命都面临巨大的风险。


经过医生诊断讨论,决定将孕妇转至本市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接受剖宫产加腹腔脓肿手术。手术后,24孕周、体重仅有600克的“迷你宝宝”降生了。由于这家综合医院没有救治如此小孕周的早产儿的条件,一妇婴决定将宝宝再接回一妇婴新生儿科进行救治。


“宝宝是5月12日护士节那天入院的,所以我们印象特别深刻。小家伙刚出生时心跳非常微弱,看上去特别娇嫩,皮肤都是半透明的。”据一妇婴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胡雪峰回忆,“经过气管插管复苏抢救后心跳有力了,手脚到处乱蹬,皮肤红红的。宝宝对生存的渴望,让大家都非常激动”。



“迷你宝宝”出院时快6斤了

通过了分娩关,迎接晓静和宝宝的还有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挑战。妈妈严重感染,宝宝的表现和检查也提示有败血症,全身感染,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宝宝的感染逐渐被控制;但是因为孕周太小,肺的发育极不成熟,入院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宝宝的喂养也是个大问题。因为宝宝对常规的早产儿奶不耐受,无法消化,很长时间都不能正常加奶。而长期静脉营养的宝宝很有可能出现诸如胆汁淤积、严重感染、胃肠黏膜萎缩等并发症,但妈妈生产时自身情况差,又无法获得母乳。一妇婴新生儿科想尽了办法,包括改深度水解奶粉喂养、持续泵奶、增加胃肠动力,可是仍无法解决问题。最终,通过联系上海市母乳库获得捐赠母乳,才使宝宝的喂养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晓静的宝宝一路“过关斩将”。在长达4个月的住院过程中,身体康复了的晓静会经常来到宝宝身边,在护士们的指导下扮演“袋鼠妈妈”,和自己的孩子亲密接触,让宝宝零距离感受妈妈的气息、体温和声音。


生后近2个月,这个超早产儿终于达到了全胃肠道喂养,3个月后可以自主呼吸了。到了晓静原先的预产期,当初的迷你宝宝已经长到了2500克,出院时,体重增至2985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吮吸吃奶了。



人文关怀让救治更有质量

“救治存活只是起点,我们对超低体重儿的救治不是数据至上,而是关注每一个个体,要让这些早产儿生长得更有质量。”刘江勤主任说。


据介绍,为了使家属更加密切地参与到早产宝宝的救治,除袋鼠式护理以外,一妇婴新生儿科还开展了母乳喂养、母亲抱乳、家属探视等各种尝试,让爸爸妈妈们更加了解这群特殊天使宝宝们的成长之路。



如今,每天会有3至4名“袋鼠妈妈”前往一妇婴新生儿科进行袋鼠式照护或亲喂,每次大约为1至1个半小时。“暖箱内虽然可以给新生儿带来足够舒适安全的环境,但通过与母亲身体密切接触带来的体验和积极作用是相当奇妙的。”新生儿科护士长段怡说,“这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病情好转,也有利于母亲产后恢复和乳汁分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超低体重早产儿的比例有所上升。刘江勤主任解释,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因素。一方面是过去受经济条件或观念限制,部分父母面对早产儿,会选择流产。另一方面,步入了“二胎”时代,由于生活压力增大、环境因素、产妇高龄化等原因,也导致超早产儿不断增多。专家表示,生命可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存活率越来越高,也希望早产儿父母不要轻言放弃,和医护人员共同呵护宝宝迎接挑战。



据统计,近三年来“一妇婴”的分娩量均保持在全国第一。伴随着压力和挑战,新生儿科也快速发展,尤其是作为科室特色和优势的超早产儿救治,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一妇婴新生儿科共收治1500g以下早产儿117例,存活率达到91.5%,750g-1000g之间的早产儿存活率在80%以上,750g以下的早产儿存活率也可达到60%以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霍云 通讯员:高艳 实习编辑:陈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