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嘉颖

2016-09-12 12:47

日版F-35逐渐进入交付期,围绕在其周围的争议愈发两极化。有分析称“日本F-35首飞压制中国航母十年内难出东海”,亦有专家预言“日本想借F-35战机掌控东海制空权系痴人说梦”。在未来美日海空作战体系中,F-35将扮演什么角色?日本又会如何使用这款“次世代战机”?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随着中国海空军力近十年的飞速发展,日本的危机感日益强烈。前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就曾披露,中国轰-6K轰炸机与“长剑-10”巡航导弹的组合“已经成了日本的一大重要关切问题”。而日本正研究引进美国海军的NIFC-CA,以对抗“中国导弹威胁”。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NIFC-CA是海军综合防空火控系统的简称。目前美国海军正在积极推进该项目。“西奥多·罗斯福”号是首艘装备NIFC-CA的航母,而在此之前,已有多艘“提康德罗加”级和“阿利伯克”级战舰测试了这一系统。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美国海军的目标是通过NIFC-CA改变多平台“各自为战”的局面,将每艘舰艇、每架战机获得的战场情报整合,并分发共享,以获得“协同交战能力”。这也是美军应对中俄等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为数不多的可行办法。


NIFC-CA可以让美军“看不到但打得到”,即遂行所谓的“超地平线攻击”。同时,NIFC-CA更多依托对现有平台的软件升级与整合,毕竟,相比真金白银换顶级装备,便宜才是硬道理。


按照美国海军的设想,NIFC-CA以SM-6导弹为核心,担负反导和防空的双重任务;E-2D“先进鹰眼”预警机与升级至基线9的宙斯盾系统负责搜寻目标;F-35具备传感器和隐形优势,可以在高威胁区域代替E-2D作为中继节点和传感器平台;无人机提供长航时大面积的监视与侦察;EA-18G“咆哮者”则利用电子战能力干扰、压制对手;F/A-18E“超级大黄蜂”则是体系中的“弹药卡车”。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在NIFC-CA内,令SM-6得以延伸手臂的是E-2D预警机。可惜,面对中国未来的舰载远程防空导弹,“灰狗”运输机出身的E-2D将很难有机会在中国舰艇的防区外,得心应手地收集情报。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这让F-35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系中唯一的隐形平台。洛马公司高管也证实,在高威胁环境下,海军将考虑用F-35取代E-2D,作为中继节点和传感器平台。隐身能力将令F-35可以缩短被探测距离,“这将会提高NIFC-CA打击一系列复杂目标的能力。”


相比隐身,军方其实更看重F-35的传感器优势。其光学孔径系统可让F-35在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被动探测空中和地面目标。此外,机体多处分布的热敏探测器让F-35具备了“被动球形感知”能力,提高了防空武器威胁下的存活率。


作为美国在亚太最“给力”的盟友,日本向来是其技术的第一拥趸。现在看来,日本已经默默配齐了自个儿的NIFC-CA体系:“爱宕”宙斯盾舰升级到基线9,具备了发射或引导SM-6的基础;购买的首架E-2D预计将于2018年交付;8月24日,首架日版F-35首飞,首架自产型预计2017年下线;双座版的F-15DJ未来将充当乞丐版“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升级后的F-2、F-15J则将是同样乞丐版的“弹药卡车”。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军力崛起的两大背景下,NIFC-CA对于夹缝中的日本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日本将这些平台集成到美军体系当中,美国指挥官可以让日本人分担反导或舰队防空任务,成为作战节点的有力补充。


美国海军2015年就曾向日本人夸耀,具备了NIFC-CA能力的“钱斯勒斯维尔”号是“世界最强巡洋舰”。目前这艘提康级巡洋舰随第7舰队部署在横须贺。未来美日在NIFC-CA下的联合作战可谓万事俱备,只差美国首肯。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美军官员曾无不骄傲地表示,“NIFC-CA是一个能够应对‘现代挑战’(暗指中国导弹威胁)的巨大进步。”实际上,NIFC-CA不仅是一个升级项目,甚至是一种新的作战方式。


更为麻烦的是,美国正在东北亚扩散这项能力——韩国的3艘宙斯盾舰“世宗大王”、“栗谷李珥”、“西厓柳成龙”均将升级至基线9。此外,韩国还准备从2018年开始,引进F-35战机。


F-35飞出新花样!中国导弹逼美日大改作战样式


无论如何,让美军引以为傲的“次世代”作战样式究竟管不管用?背负了诸多骂名的“肥电”F-35又能否一雪前耻?这些疑问势必都需要时间来解答。


(编辑:阴怀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