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高校好老师”将有明确标准 学历不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实习记者 朱书影

2016-09-22 16:46

晏才宏曾经是上海交大一位普通讲师。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一道例题,他竟能接连给出20种解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不同的思维方法。有学生回忆第一次听他讲课的情景时赞口不绝:“如何的精彩绝伦就不多说了。在此之前,我整整一个学期都学不大懂这门课,但是经过他两小时的讲解,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东西。”

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竟然到因病去世时,连个副教授也没有评上。因为根据以往的高校教师考核体制,教师评职称主要是看科研论文的数量,而晏才宏几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所以无法被评为教授。


常萍老师在讲台上生动授课



没有论文就不算会教书了么?相似的例子还有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气教师常萍。从1991年开始,常萍便在河南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她的课程充满激情和才气,思想价值极高,广受学生欢迎,曾两次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她最终都婉拒了。不过,常萍因为不愿写“为职称而职称”的论文,所以至退休前仍是讲师职称。直到2016年1月,才被河南大学返聘为副教授。



当不少学生为自己心中的人气教师鸣不平的时候,“唯论文”、“唯学历”的高校教师评估标准已经有了改革风向标。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目前,多数高校鉴别一个教师在某学术领域中的能力和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学历。然而,正是“学历”——这一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近年来也屡屡爆出丑闻。2012年7月20日晚,“打假斗士”方舟子发微博称,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有假。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网民关注。随后,厦大做出正面回应,公布了对傅瑾的调查结果: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校方表示已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做出“深刻道歉”。


《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日前出台的这项《意见》还提到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相信教育部的这项《意见》真正落实到位后,整个高校的教育风气、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编辑:刘喻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