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视频 | 视频|质量中国:“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标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马婕 张凯 朱晓荣

2017-09-13 21:0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个大平台,同时走出去的还有国家的形象和信誉,而质量是这一切的重要保障。上海洋山深水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今年12月10日,投资总额高达140亿元的洋山港四期将正式开港,建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承建这个项目的是世界港机之王,自动化码头的先行者上海振华重工。今天的《质量中国》系列报道,我们一起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

在洋山港四期码头的空地上,编号为844的集装箱运输车反复在绕圈子。替代传统码头上的集装箱卡车,这种无人驾驶小车承担着往返岸桥和堆场间,运输集装箱的任务,也被称作AGV。这样的绕圈子,看似在做无用功,而实际上则是在进场前,性能质量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码头吊装作业,由桥吊司机在六七十米高的司机室内手动操控完成,而在自动化码头,这个操作仅需通过精密传感器,由系统自行判断AGV和集装箱的位置,实现远程精准作业。AGV对作业效率的提升也立竿见影。以开港四个月的自动化码头青岛港为例,AGV总量为38台,平均每小时作业27个集装箱,未来将有望实现每小时搬运40个集装箱。作为世界最大的自动化码头,年底即将正式开港的上海洋山港四期,最终目标是投入130台AGV。


振华重工智慧集团交通软件研发部经理金鑫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可能相同的算法能控制38辆,但是如果放到130台的环境下面,可能就没法很迅速地、很实时地来控制这辆设备,直接导致的一个情况就是可能AGV走走停停,会停下。



各自以不超过6米每秒的速度运行,要保证这些无人车不相撞,背后的算法难度挑战极大。作为国内首家真正的自动化码头,当时青岛港在选择AGV运行控制系统时,也曾考虑过国外产品。


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杰敏介绍,“在青岛港项目之前,全球只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成熟的商业应用,但是(我们)最终放弃掉了。简单来说就是说还要捆绑销售,这也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最后,青岛港选择了与振华重工一同研发设计系统,而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相比青岛港,洋山港口岸环境更为复杂:岸线总长13公里,而每天集装箱船舶首尾相连的长度加起来就达23公里以上,一半的装卸还都是水水中转。如何实现定制化的服务和功能,对控制系统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最终,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电控设备系统一举中标,实现了与上港集团生产作业系统的对接。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桁说:“我们是整个码头运行的大脑,振华这些东西呢就像一套系统里面的神经系统,由大脑来指挥/什么样的车子最早到达哪里,最晚到达时间是多少。”

一座自动化码头的高效和平顺运行,靠的不仅仅是后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还依靠现场每一台设备的质量都要过硬。全世界80%的岸桥都出自振华之手,如何保证这个钢铁巨人在交付给用户后的二三十年内都不出现问题,是振华重工生产任务的重中之重。

在振华重工的长兴基地,这里平均一天半交付一座桥吊,而每一座桥吊就有超过7000条焊缝,就是这么一条条不起眼的焊缝,构成了一座桥吊的'生命"。


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质量监督部经理赵双宝说:“说夸张一点,如果焊缝有质量问题,机毁人亡,因为我们的桥吊产品非常高,又高又大,我们讲叫"钢铁巨人"。那么我现在就告诉你,谁烧谁负责。就告诉你,你被这个质量"绑架"了,你要终身为这个焊缝质量负责。”



振华实行"焊缝跟踪系统"后,彻底杜绝了以往生产和质量检测环节的漏洞,所有细节信息可以做到永久质量追踪。这套管理制度理念,也被振华人称为"不欠债离岸"。

振华重工QHSE部总经理陆建华解释道:“其实我们的"债"就是问题,深层次的这个"岸"的意义就是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标准,也就是说你达到这个标准,才能够去发运,才能够离岸。”

对于上海振华重工来说,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项目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带着这张名片,振华重工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总裁黄庆丰谈及振华重工取得的成就,不无骄傲,“这个项目(洋山港四期)建成以后,会让振华重工有一个新的机遇。你看原来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我们到国外人家用什么眼神看你,到今天,我们到德国汉堡,汉堡市长都会来见我们,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很重视你,觉得你是有能力的。做实业虽然辛苦,但你感受到的也是自信和自尊。”


彩色喷印

喷印出这样一幅彩色的画,最关键的是什么?颜料?喷头?软件?其实是这上面最不显眼的传送带。各处厚度偏差不能超过0.02毫米,这个数字还不到一根头发直径的一半,在此之前,能达到如此精度的印花带企业,国内几乎为零,用户无一例外只能选择国外供应商。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御霜说:“打印的要求是很精细的,所以的话如果皮带本身质量不够好的话,直接就让我们这个打印物,就是承印物在这个上面打滑也有、走偏也有、走扭也有、走跳动也有。”

而位于上海青浦的永利公司,近年来,凭借低于国外同类产品25%到30%的价格优势,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如同一匹黑马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每年出口量占国内轻型输送带行业的35%,并且仍在以年增幅20%的数字扩大,还先后在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合资公司。



上海永利带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佩浩告诫,“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质量好才能走得更远,他的回报是你所想象不到的,尽管投入非常大。实际上做好中国的产品,也就是做好世界的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份,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超过37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上,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纽带"。



上海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立凡认为,“大量优质的中国产品的确也走向了海外,特别是走向欧洲。还有在高科技的含量,这个市场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对于中国来说,产品走出去,肯定是需要迈开步子,加紧质量,未来的空间和深度会越来越美好。”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马婕 张凯 朱晓荣 编辑:爱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