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讲述歌剧艺术400年 指挥家许忠走进上海社科院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2024-06-19 11:19

6月18日,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应邀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向这里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一堂别开生面、精彩生动的艺术讲座——《歌剧是怎样炼成的》。



“歌剧自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它却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守正创新,不断发展。”


谈起歌剧,许忠的介绍与众不同,“歌剧的诞生,是一群热爱音乐艺术和理论研究的青年们,因为向往和追求古希腊艺术,立志复兴古希腊悲剧的杰作。而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从意大利到法国、从德国到英国,从蒙特威尔第到格鲁克、从莫扎特到比才、从威尔第到瓦格纳,从罗西尼到普契尼……,歌剧每经历一个时代、每走过一个国家,都始终在坚守‘在音乐中推进戏剧’的原则基础上,大胆探索、推陈出新,为后世积累下众多经典的艺术瑰宝。”


从歌剧的基本概念到艺术特征,从历史溯源到各个发展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及作品,再由中国歌剧的发展说到上海对中国歌剧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影响,许忠院长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艺术经验,深入浅出地将这些要点融会贯通,带领大家走进歌剧艺术的殿堂。


歌剧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已有着非常好的歌剧市场环境,许忠相信不久的将来,上海大歌剧院的建成也将让上海成为全球歌剧艺术的重要交流平台和展示窗口,让中国歌剧的发展与世界影响力更上一层楼。他说,作为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靓丽名片,上海歌剧院不仅要努力稳固和提升艺术实力,积累更多原创和经典剧目,也需要更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智慧,和更多学术研究与理论的支持,为歌剧的创新与发展、为歌剧的人才培养、为中国歌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出谋划策。



歌剧作为一门集大成的综合艺术,不仅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更被视为体量庞大、运作精密的“艺术航母”。许忠向大家介绍,“想要‘炼成’歌剧,不仅需要历经繁复的艺术生产过程,更要求每一步环节的极高品质。”音乐的谱写、剧本的创作,需要作曲家与编剧的志同道合、默契合作;指挥对音乐的诠释,对歌唱家、演奏家的艺术把控,与导演对舞台的调度,对灯光、服装的要求,也需要充分沟通、密切配合;而当语言指导、声乐指导、音乐作业、戏剧排练、全体合乐、舞台合成等一系列排练流程紧锣密鼓、按步就班地推进,舞美、服装的制作,灯光的设计与调试,也同样需要精细的计划与有效的推进。


谈及中国歌剧的发展,许忠首先以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田汉、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为例,说明上海对中国歌剧萌芽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更从1942年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结合《白毛女》《江姐》等一系列红色经典民族歌剧,强调“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与此同时,许忠院长还引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时指出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分享上海歌剧院多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积极创排《义勇军进行曲》《晨钟》《田汉》《天地神农》等一系列极具文艺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原创力作,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演绎、精良的制作,让中国歌剧焕发出独具一格的海派气质。



许忠感慨地说:“自2016年开始,从《阿依达》《纳布科》《军中女郎》《法尔斯塔夫》《图兰朵》,到《漂泊的荷兰人》《微笑王国》《罗恩格林》,包括即将于8月上演的《蝴蝶夫人》,上海歌剧院从邀请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外优秀团队参与排演,到与国外优秀艺术机构深度合作,再到与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等国际优秀剧院联合制作、共享版权,这一部部备受关注、热议与好评的经典歌剧制作,见证着中外歌剧艺术的友好交流与深度合作,以及中国艺术家与观众的共同成长。”



生动的讲解之余,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宋倩、女高音歌唱家弗兰切斯卡·芒佐与男中音歌唱家卢卡·格拉西,也在上海歌剧院青年钢琴家杨松的钢琴伴奏下,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的歌剧选段。《费加罗的婚礼》中的“求爱神给我安慰”,《麦克白》中的“爱戴,荣光”,《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贾尼·斯基基》中的“我亲爱的爸爸”,《波西米亚人》中的“她当初愉快地来”,《汤豪塞》中的“尊贵的殿堂”,一首首著名的经典咏叹调,在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下,展现出独特的现场魅力,也让专家学者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纯自然声场下、人声的超强艺术感染力。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出席活动并致辞。 权衡表示,近年来,许忠院长与上海歌剧院投入了很多时间与精力致力于中国歌剧的“海派探索”,将海派文化的特质和精神融入到歌剧创作和演出之中,不仅丰富了海派文化的时代内涵,同时,对中国歌剧的繁荣发展也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期待未来还能有更多机会邀请艺术家走进社科院,让学术与艺术相互交融,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编辑: 章海燕
责编: 李吟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