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优化就医体验 上海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出炉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记者 周文韵

2019-11-25 09:35

上海市第三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近日出炉。第三批品牌项目重点突出“数据流动”“流程优化”“服务智能”“人文关怀”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在实现患者“少奔波、少等候、少操心、少烦恼”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力提升患者看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第三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推选活动自2019年9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申报的45个项目。经过现场汇报、专家赋分、综合评议等环节,最终产生了30个品牌。主要体现“四多四少”:


(一)数据多流动,患者少奔波。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依托,优化大数据运用,提高精细化水平,让服务数据广泛、安全、有效、畅通地流动起来,有效减少患者奔波频次。市胸科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一站式+自助服务”为核心,自助入院、移动结算、病案微信等功能形成便民服务链,打造一体化“出入院服务中心”。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提升服务细节入手,拓展和优化一系列线上服务功能,打造便捷就医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市第八人民医院借力全—专云远程诊疗云平台将一站式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服务能力延伸进社区,患者不用跑大医院也能方便的享受到专家服务。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打造具有预约、诊疗、会诊、查房、培训和宣教等六大服务功能的互联网医院,用信息技术助力推进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发展,满足区域内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宝山”。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打造“数字胶片云”,免费为患者提供数字影像服务,推进不同医院之间医疗影像信息的互通、共享。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让患者手机成为闭环式全流程移动服务平台,充分畅通信息联通,一部手机就能免除门诊、住院的排队之苦。


(二)流程多优化,患者少等候。通过医疗资源创新整合,打破学科、专业、学组之间的条块分割,以病人为中心,持续优化就医流程,盘活医疗资源,使患者就医更高效,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通过扁平化和多中心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诊疗水平同质化,“一站式专病诊疗”与“日间手术”模式的推行实现服务和效率双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推进建设临床研究型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优化资源配置和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积极探索建立互动式慢病管理平台和门诊规范化操作流程,构建涵盖居家医疗和康复的全程管理模式,为运动障碍病患者提供国际同步诊治服务。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基层全科医生与三甲专科医生相互协作为基础打造“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服务体系”,提升疾病治疗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可推广的“上海经验”。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康复师、治疗师整合纳入家庭医生团队,优化居家康复服务项目,打通社区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创新引导分流“主动动”、整合信息“提前动”、专窗打印“高效动”的“三动”服务法,有效降低患者挂号收费等候时间。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融合儿科医联体资源和中医特色,逐步形成“1+1+1”转诊“定轨”、中西医结合诊疗等分级诊疗儿科服务新模式。


(三)服务多智能,患者少操心。积极探索智慧医疗服务运用场景,深挖医疗服务潜能,创新“智慧”服务模式,积极推广成熟的智能服务方案,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智慧导诊多指道、医技预约多通办、付费流程多精简、办理入院多自助、诊间服务多前置、化验抽血多合并等“六多”系列医疗服务举措,整体推进服务体系智能升级。市第十人民医院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打造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救治系统,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生存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搭建“互联网+”会诊网络、探索“5G+”临床业务应用平台、在全市首推人脸识别系统等,将信息技术全方位运用于门诊、住院、会诊等流程,打造丰富的智慧医疗服务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打造信息智能同步、资源动态调配、AI智能宣教和精准全预约管理,有效实现患者诊前有数,诊中便捷,诊后满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通过创新耳鸣检测诊断技术、舒缓声治疗音乐、一体化诊疗服务、远程诊疗及APP、科普宣教“五步曲”战略,打造耳鸣智慧医疗服务创新平台,惠及万计耳鸣患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利用AI技术筛选研判病情,在国内率先提供人工智能(AI)门诊精准预约服务,引导患者按需挂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5G网络支持下运用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完成了国内跨越距离最远的一次推拿治疗远程指导,开创了新的推拿医疗服务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依托崇明智慧岛建设,大力探索各种5G医疗应用场景,让总院优质资源覆盖基层医院,助力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四)关怀多人文,患者少烦恼。关爱患者、体谅家属,强化对生命的尊重,在服务中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情感、社会等需求,提升医疗服务的人文内涵,充分体现医疗服务的温度。市儿童医院6年打造以“患儿成长支持”为核心、“家长成长支持”、“志愿者成长支持”和“医护工作人员成长支持”为保障的“四叶草”人文服务体系,为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温暖与关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将副反应及心理支持贯穿“一体化”淋巴瘤诊疗模式全程,配合开展“心灵舒缓”志愿服务,使患者、家属、医护共同参与到治疗全过程中,减轻患者焦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首次提出中医快速康复理念,将针药复合麻醉从术中干预延伸至整个围手术期,降低术前焦虑水平,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分病种、群体、需求搭建独具特色的“同心圆”精神康复俱乐部,绘就以精神疾病患者为圆心,以患者的各类需求为半径的同心圆,用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普陀区人民医院开设“助聋门诊服务点”为聋人患者提供一对一手语陪诊服务,“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为住院困难的聋人患者提供资助,让特殊人群深刻感受到上海医疗服务的温度。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一系列情感关爱行动贯穿于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定期评估、交流咨询减少家属的焦虑,康复方案定制、“阳光鹿童”计划帮助患儿日常生活自理、入校学习及重返社会。市第七人民医院打造脑卒中“心之桥”服务团队,将患者的心理因素纳入治疗体系,心理治疗师全程管理,创新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全程照护模式,实现患者“心身同治”。华东疗养院倡导“恒守初心,关怀为本”的服务理念,拓展护理服务内涵,凝炼“五到”导诊服务措施、“五个一”采血服务流程、“五全”护理核心观,用“爱心、细心、贴心、恒心、信心”五心服务不断创造“小动作大温暖”。


为了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贯彻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推进落实上海市第二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委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举行“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推选活动,计划在2018-2020年推出100个左右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编辑:爱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