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视频 | 退隐江湖三十年 只求复兴帛画艺术

下一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胡圣丰

2022-03-14 10:30:52

帛画,就是画在绢、纺、绫、绉、纱、绸等未经染色织绣的素色丝织物上的绘画。




出土于马王堆的西汉时期的帛画“非衣”,证明了中国帛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2015年,以穆益林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的的—帛画项目,正式成为上海市第五批非遗项目之一,这一古老的艺术有了传承保障。而穆益林的帛画师承,源自少年时他在上海美专的学习经历。



1960年9月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所高等美术学院。当时各系、科的教师中汇集了一批上海的顶尖艺术家。进入国画系学习的穆益林拜在了郑慕康先生门下。郑慕康先生的严格教导,培养了穆益林的帛画技艺,也拉近了师徒二人的情感。不过可惜的是,毕业后的穆益林进入搪瓷六厂工作,一度中断了帛画的创作,直至他在1982年得知了师父过世的消息。


老师的去世让穆益林意识到,帛画传承的责任已经压到他的肩上。弃纸从帛的决心,也在穆益林的心中慢慢觉醒。1983年,他正在准备全国美展。想到中秋节时,离退休老干部们纷纷冒雨到马路上义务管交通的事例。在构思这幅作品时,他到绸布店去买了一块绢,在绢上画了他的第一幅帛画作品《雨中情》。



《雨中情》靠着帛画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当年的全国职工美术摄影展览上获得了二等奖。不过穆益林却陷入了沉思。帛画虽美但创作门槛高,更因宣纸的盛兴而式微。如果只固守传统的技法,如何能保住这门濒临失传的绝学呢?直至1994年,苦苦探索十余年后,穆益林终有发现。



1994年春节过后,穆益林一早就挤上公交车上班,女性乘客围着的丝巾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丝巾的颜色从正面看是黄色、红色,两种颜色叠成的桔黄色,从侧面看,黄色和红色因为观察角度的改变,又恢复了原本的色彩。这时他恍然大悟:透叠性、折光性、色彩亮丽饱和,这些,不就是他苦苦寻找的丝绸的特点吗?


利用丝绸的这些特点,穆益林在传承千年的帛画技法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代审美的创新之路。先后创作出了《闹元宵》、《湘西印象》、《天涯客》等帛画作品系列,这些作品随着观画的角度不同、灯光光源不同以及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而变化,时而绚丽夺目、时而含蓄淡雅。



如今,已经80高龄的穆益林依然在日日思索:中国帛画的未来路究竟怎样发展?如何用更强的色彩表现力、更丰富的绘画语言,使得帛画可以再次登上世界画种舞台的中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胡圣丰 编辑:老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