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视频|“小上海”变回“大戏院” 两个阿婆竟然道出了电影兴衰史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吕心泉

2017-03-04 10:27

视频|“小上海”变回“大戏院”两个阿婆竟然道出了电影兴衰史


“小上海”,“老情怀”


随着83岁的黄埔剧场和75岁的美琪大戏院在2016年重新开门迎客,74岁的上海大戏院也在经历3年改建后,迎来自己的首场演出。
  

这几天,上海大戏院尚未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围观人的却是群络绎不绝,很多住在复兴中路、陕西南路的“老上海”更是迫不及待来戏院张望张望。


1943年《原野》广告


1943年,上海戏院正式运营,开幕演出是由著名演员孙景路主演的喜剧《女人》。两个月后上演了曹禺的话剧《原野》,好评如潮。然而,就在第二年年初,上海大戏院因为经营不善,改映电影。于是,有着“小上海”之称的“上海电影院”留在了大多数上海人的记忆中。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电影院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电影院的3楼改成了咖啡吧,4楼改成了卡啦ok,以此补贴票房收入。2011年,上海电影院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隐患而停业整顿。
    

但是很多人还记得在这座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我在上海电影院看的《泰坦尼克号》,”曾经住在附近的王小姐说:“因为当时这部电影特别火,这个电影院票价比周围其他电影院都便宜,所以妈妈就买了票。记得当时电影院里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在看。”


“大戏院”,“小剧场”
  

重归后的上海大戏院在复兴中路上显得有点“弹眼落睛”。一眼望去,就像一块悬浮在地面上的巨石,镶嵌在居民住宅的中间。巨石上是书法家周慧珺题写的“上海大戏院”,简洁而有气势。


上海大戏院屋顶天井


戏院入口和售票区是向建筑内部退进,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公共广场, 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也吸引了路人的眼光,有一种想走进去的冲动。戏院中庭被分为室内外两部分,最大的看点就是由屋顶的天井引入了自然光,犹如舞台上的聚光灯,空间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而内部空间则采用带有弧形凹面的铜条饰墙,有如旧时剧场的幕布 。
  

虽然叫做“上海大戏院”,其实整个剧场只有近 300个座位。而且,它可能是距离居民最近的一座剧院。记者看到剧院的后门正对着居民楼,两者之间仅仅相隔两三米。为了不扰民,剧院需要时刻监控噪音分贝,晚上不能超过50分贝,更不能完全使用空调。因此,上海大戏院可能也是唯一一座需要在白天装台的剧院。


上海大戏院与居民楼间距很小


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与生俱来的优势。“这座剧院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口和人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大戏院运营总监童歆表示:“未来我希望能将上海大戏院打造成专门演绎获得托尼奖、奥利弗奖经典戏剧的剧场。一年四季,就演四部不同的戏,做主题性演出。并在周末上午或是工作日,推出专门针对老年观众,或者教师、退休军人等特殊人群的低价票专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吕心泉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