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儿童青少年健康主要问题与应对
医聊+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07-07 14:19
为了积极响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政策号召,全方位提升儿童及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水平,本项目依托上海市儿童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优势基础,以及在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健康管理和健康科普上的经验,聚焦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发展的五大健康问题——过敏性疾病、近视、肥胖、性早熟、多动症,构建“互联网+儿童青少年健康精准科普体系”。集合各专科疾病的临床、科普及科研经验,从疾病的三级预防理念出发,面向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疾病科普。
第一课《儿童青少年健康主要问题与应对》,由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研究员于广军为我们进行讲述。
【儿童青少年健康和主要疾病现况】
影响儿童群体健康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新变化,现阶段儿童青少年健康已达到较高水平,主要问题从传统疾病转向环境或生活方式相关健康问题。过敏性疾病、近视、肥胖、性早熟、多动症、青少年意外伤害,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深远且广泛,成为儿童健康科普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方向。
【过敏性疾病】
随着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下降,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科常见慢性疾病。世界过敏组织的调查提示亚洲地区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为7%。2016年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40.9%的0~24月龄婴幼儿家长自报孩子曾出现或正表现有过敏性疾病症状。
【近视】
在整个学龄阶段,近视始终都是家庭、社会普遍关注的危害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并且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8 年我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36.0%,71.6%和 81.0%,近视已呈现发病早近视低龄化,近视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和重度化日益严重的趋势的发生因素。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肥胖、性早熟】
不只是过敏性疾病和近视等问题,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肥胖和性早熟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的第一和第二大内分泌疾病,成为家长和全社会持续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肥胖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心理障碍等全身多系统的健康问题有关,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已毋庸置疑。2017《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率低于欧美国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肥胖儿童绝对人数惊人。基于现有增长趋势并利用趋势外推法,如果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到2030年,0-7岁和7-12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分别达达6.0%和28.0%,人数将分别达644万人和1948万。
性早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二大内分泌疾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5-3%并逐年上升,国外纵向研究显示儿童性早熟的不良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可以持续到青春期结束甚至终身,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儿童肥胖和性早熟的问题不只受遗传等个体因素影响,更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环境污染、家庭文化中对儿童健营养和喂养的不正确观念等家庭、学校、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相关。
【发育行为疾病——多动症】
儿童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疾病高发的同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为代表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也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DHD全球发病率为7.2%,我国发病率6.26%,不仅高发还呈慢性终身性过程,70%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对儿童学业、职业及社会、家庭功能等多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然而如果早期发现并开展科学的治疗与管理,ADHD可以花费相对较低的费用、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意义与途径】
儿童青少年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也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健康科普手段推动儿童健康与发展,是实现全民健康、践行健康中国理念的重要环节。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并在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中提出: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并在手段上,把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列为首项工作任务,更把健康教育列为普及健康生活的首要工作。儿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也明确强调: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加大科学育儿、预防疾病、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应急避险、心理健康等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力度,促进儿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构建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机制。
【通过健康科普促进父母健康素养提升】
儿童青少年期是个体体格、认知、行为、情绪、精神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发育最快的时期,支持父母健康素养提升,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践行健康上海行动和建设全球健康城市典范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必要环节。2019年上海市卫健委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关注优先发展的健康领域,推进健康上海建设,出台了《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并在行动计划中强调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开发推广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持续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生命教育。202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发布的《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将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重要的考核指标。
【医疗机构应当助力父母,为提升健康素养赋能】
儿童青少年缺乏能力识别和预防健康危险因素,也难以选择并实施有益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父母是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论是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还是慢性病的预防,不论是疾病的早期发现、还是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父母及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实现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以及各类社会系统所能提供的支持,均是通过父母和家庭环境这中间变量来传递。过敏性疾病、近视、肥胖、性早熟、多动症这些影响广泛,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发展的疾病,都以被明确证明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密不可分,科学研究领域对这些疾病研究和干预重点已前移到从儿童期就开展人群和个体化的预防策略,在科普领域通过向家长和全社会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对疾病的危险因素做到积极干预,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疾病危害、保障和促进儿童获得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意义重大。
【互联网+健康科普】
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向不同健康问题的人群开展精准科普,实施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是健康科普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健康传播的途径更加开放和多元,知识获取途径、学习资源类型、知识传播方式等也产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个体对健康管理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健康信息传播也更强调精准,不是停留在对信息的泛泛而谈与盲目灌输的“量”上,而是充分考虑不同分众的实际状况,落实到适宜进行健康信息传播的“质”上,让公众在真正需要健康信息时能"触手可及"且对信息不用怀疑,这是健康传播的最终目标。2019年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并在十八个重大行动中第一个“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中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综合使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精准健康科普教育,准确对接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