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健康扶贫接力 藏族聋儿复聪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8-09 18:49

2019年8月9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室里,三岁多的藏族小男孩伦珠多吉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的首次开机调试。先天双耳重度听力障碍的他第一次听到了世界的声音。在这雪域高原,在这最舒适的日喀则雨季中,在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为小多吉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声”。



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今年6月初,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依托上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的“邦锦梅朵”帮扶工程项目由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蒋汉武牵线搭桥,上海建工集团团委组织发动团员交“一次特殊的团费”募得公益善款,善款包含伦珠多吉来沪就医和父母陪同的各项费用,并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连线捐赠。通过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医务科主任龙子雯的引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加入了“邦锦梅朵”项目慈善公益行动。6月底,伦珠多吉由父母陪同远赴上海,于7月初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了双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为“邦锦梅朵”帮扶工程项目救助的首个失聪儿童。



为跑好这场慈善接力的关键一棒,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党委书记李华领导下,由医院社会工作与志愿者服务工作部(以下简称“社工部”)与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多方对接,详尽沟通、了解情况、承接任务,并牵头成立了由医务部、耳鼻喉科、护理部、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营养室、财务资产管理部、后勤保障部、社工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为患儿住院、检查、手术、护理等开辟绿色通道,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工作推进有条不紊。同时也为随行来沪的当地医生和护士安排落实了相关学习进修。


7月1日上午,当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蔡国遇和护士柳晓进带着伦珠多吉及其父母来到眼耳鼻喉科医院,院党委书记李华、党委副书记吴岳军与将为孩子进行手术的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等医务人员已在病房迎接。热情的问候、意外的礼物、医院社工部收集医务人员手写的祝福和用汉藏双语祝福孩子早日康复并精心布置在病房里的“爱心墙”、医院营养室为小多吉一家三口特别定制的符合藏族风俗和口味的一日三餐——这一切,都让身处异乡的伦珠多吉一家感受到上海人民的热情和家一般的温暖。


检查报告显示,小多吉是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李华伟教授认为双耳植入人工耳蜗对他今后的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更好。经过沟通,家长接受了双耳植入人工耳蜗的治疗方案。7月3日,手术如期顺利进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蔡国遇主任观摩学习了整个手术过程。


对于像伦珠多吉这样的聋儿来说,植入人工耳蜗只是恢复听觉的第一步,听到声音后的言语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孩子回到西藏后能得到正规的康复训练,医院的专业语训老师为小多吉精心准备了相关教材和会发声的玩具,并对他的家长和随行护士进行了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通过玩具、言语训练词汇表等训练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希望父母与孩子多交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开口说话,真正融入有声世界。


在小多吉住院期间,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书记、吴岳军副书记、李华伟主任多次到病房探望。孩子术后恢复良好,7月10日出院时,家长为医院领导和病房医护人员送上哈达和锦旗,表达感谢和祝福,这是对眼耳鼻喉科医院专业水平的高度肯定,更传递着沪藏两地的医患真情。


回到日喀则后,等待小多吉的就是一个月后的人工耳蜗开机。考虑到往返沪藏两地对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眼耳鼻喉科医院与患儿所植入的人工耳蜗公司——美国AB人工耳蜗公司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公司方了解小多吉情况后,表示非常乐意为本次慈善公益行动奉献爱心,为免去患儿奔波,公司悉心安排了专业的工程师到日喀则为孩子进行开机调试服务。据了解,一个月后工程师将会再次赴日喀则为小多吉进行调机,设定最利于其康复的参数,使他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更舒适。眼耳鼻喉科医院后勤保障部装备科的季志寅同志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正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援建工作,他承担了与公司方协调和对接,确保了本次开机和调机工作顺利完成。



自2015年8月第一批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开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先后派遣余洪猛、杜怀栋、李庆忠和陈维旭等专家参加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工作,帮助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等级评审,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做出贡献。2018年,眼耳鼻喉科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签订了《耳鼻喉科疾病专科联盟协同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两院将在医、教、研方面开展持续性的合作交流。五官科人将在医疗援建的接力跑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