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洋品牌”儿童用品与“保安全”能划等号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刘岚

2018-06-01 10:48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境外商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儿童消费品的进口量也随之节节攀升。但光鲜亮丽的“洋包装”背后却埋藏着种种安全隐患,贴上“进口”标签的儿童用品并非是高档次、高品质的代名词。“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从上海海关今年前五月进口儿童用品检验监管情况统计来看,安全状况不容乐观。1-5月,上海口岸共检出不合格进口儿童用品890批,安全不合格率达11.13%。不合格产品包括儿童服装、婴幼儿纸尿裤、玩具、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等,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甲醛、pH值、色牢度、绳带、小部件、纤维成分含量和包装标识等,会引起致病性化学危害或窒息等物理危害。


鉴于婴幼儿和儿童是高敏感人群,较之成人存在安全隐患的消费品对其健康安全的危害更大。上海海关一直以来都高度关注儿童用品等重点敏感消费品的安全问题,通过实施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执行对接国际水平的新安全标准等措施,构建从事前预检、口岸管控到事中事后监管的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持续加强进口儿童用品安全监管,切实保护婴幼儿和儿童等敏感消费者的权益。


切实加强风险管理。上海海关以落实国发[2017]43号文为契机,通过口岸管控、风险监测等手段,积极实践进出口商品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措施。2017年和2018年上海口岸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共提请发布进口童装、奶瓶等婴童用品警示通报5个,在全国范围加大监管力度。通过统一的风险布控,2018年在上海、深圳、江苏等多个口岸被连续检出已在全国布控的OVS、MAYORAL童装,COMOTOMO奶瓶奶嘴存在安全问题,充分发挥了全国风险预警和联防联控的优势。


实施分类精准监管。上海海关通过“差异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等创新监管模式,以信用管理为抓手,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实现低风险快速通关,高风险精准拦截。对不合格检出率较高的产品,以及安全管理水平不足的品牌商和进口企业,不断提高抽检比例;对符合条件的质优诚信企业,在信息可溯、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合格保证、采信、验证等方式,给与更多精准化服务举措,持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提升技术执法水平。近年来,针对婴童服装、奶瓶奶嘴等食品接触产品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陆续出台,2018年3月进口童鞋和儿童牙刷也新增纳入法定检验,都对儿童用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海关严格执行国家最新的安全检测标准,全面提升安全指标,,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积极作用。1-5月检出的不合格进口婴童服装中,涉及新婴童服装安全标准的绳带、耐久性标签位置和耐湿摩擦色牢度等项目占所有不合格项目的67%,远高于原有传统安全项目。


儿童用品的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上海海关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科学理性消费,切不可盲目迷信国外产品,在“海淘”大潮中尤其要加强进口儿童消费品的安全意识,通过正规销售渠道选购进口商品。在购买玩具、童装、餐具等相关进口儿童消费品时除关注产品美观度和耐用性外,更应注意产品的安全性。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岚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