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2019年至今上海警方破获各类毒品案件2200多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毛鸿仁

2020-06-23 14:12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全力推进禁毒“两打两控”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毒和贩毒犯罪,有效管控制毒物品和吸毒人员,有力遏制了毒品违法犯罪在本市滋生蔓延。当前,本市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吸毒人员总量持续下降,新类型毒品虽有发现但未形成蔓延趋势。

据统计,2019年,全市共侦破各类毒品案件1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170余千克。2020年1至5月,全市共侦破各类毒品案件51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22.6千克。



从公安机关打击破案情况看,当前本市毒品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缴获的毒品以冰毒等合成毒品为主,但新型毒品也有发现。2019年,全市冰毒缴获量占缴毒总数的48.1%,冰毒案件在大宗毒品案件中占56.3%。同时,破案缴获毒品中除可卡因、大麻等传统毒品外,还先后缴获氟硝西泮、色胺类物质、利他林、莫达菲尼、阿普唑仑等多种新型毒品。



二是破获的毒品案件中毒品以“流入”“中转”为主。外省市流入本市的毒品占全年缴毒总量的91%,境外毒品多为过境中转,境外流入本市的毒品仅占全年缴毒总量的9%。毒品通过陆路渠道流入本市的占56.3%。

三是现有吸毒人员总量逐年萎缩,但呈现年轻化趋势。2019年,全市吸毒人员总数同比下降11.5%。现有吸毒人员中青年人(18至35岁)占31.6%,中年人(36至59岁)占60.7%,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中青年人占41.7%,年轻化趋势明显。



对此,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慧公安赋能,主动创新完善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各项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全力遏制毒品在沪渗透危害。主要做法是:

一是由个案打击向全域打击转变。结合国家禁毒办堵源截流整体部署,紧盯重点境内外方向,扎紧本市拒毒篱笆,强化打击渗透入沪的毒品犯罪;坚持“大案小案一起打”的原则,对查获的吸毒案件一律追查贩毒“上家”,坚决铲除零星贩毒窝点、人员;坚持“走出去、抓回来”,主动开展打源头、打上游、打窝点、打团伙的全链条打击,有力震慑毒品犯罪。



二是由事后处置向事前管控转变。扎实推进吸毒人员“清零”“清隐”专项行动,严密动态管控措施,加大对隐性吸毒人员的发现查处力度。2019年,新发现吸毒人员占查处数39.8%,2020年1至5月新发现吸毒人员占查处数38.7%。会同海关、铁路、民航、邮政等职能部门,加大对境内外重点地区以及人群、货物的查缉力度,织密“海陆空邮”全方位的口岸查缉网络。2019年年初,我们经过8个月的不懈追踪和连续打击,摧毁了一个境外人员在本市运输贩卖毒品的犯罪团伙。专案组顺藤摸瓜、延续打击,目前已从该案中破获涉外毒品案件10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45人,累计缴获各类毒品2.7千克。

三是由公安为主向整体协同转变。会同市场监管、安监、环保等部门,对制造、贩卖非列管但可用于制毒的化学品的行为进行主动打击和震慑。会同市禁毒办及司法、卫健委等部门,推进特殊吸毒人员收戒收治工作,最大限度净化社会环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毒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严格的目录管制和行政许可等措施,禁止个人进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换言之,国家禁止个人携带、邮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出入境。


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此类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随意邮寄精神药品出入境的情况有所增多,涉及品种繁多,如俗称“蓝精灵”的氟硝西泮,俗称“聪明药”的利他林、莫达非尼、阿莫达非尼,俗称“蓝胖子”的“减肥药”安非拉酮,含有芬特明、地西泮等成分的“减肥药”,以及含有唑吡坦、三唑仑、阿普唑仑、佐匹克隆等成分的各类“安眠药”。警方提示,利用国际邮包私自将精神药品寄往国外或者寄递入境的行为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市民切莫随意携带、邮寄出入境,更不要轻易尝试购买、使用此类精神药品。



下一步,上海公安机关将持续高度关注国内外毒情形势变化,坚持对毒品违法犯罪“零容忍”,按照“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强吸毒人员管控和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力度,努力净化上海社会治安环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毛鸿仁 实习编辑:兰欣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