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视频 | 外媒影射“黄祸”遭反驳:人类文明底线不容践踏

这就是中国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02-25 09:43

在2月24日晚播出的《这就是中国》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就“中国抗疫的世界意义”展开了主题演讲。



张教授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人类的共同灾难,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才是人间正道。但西方有一些幸灾乐祸的人借疫情散布各种谬论,比方说美国一位冷战思维的学者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标题就是“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法国《皮卡尔信使报》封面用的是“Alerte jaune”的黄色警报,用这个标题来影射“黄祸”。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公开对媒体说,这场疫情将有助于制造业就业机会回流到美国。但所有这些观点都立即引来了国际舆论的哗然,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抗议和反驳,因为多数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的底线是不容践踏的。



那么即使在经济层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也批评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他说疫情对美国经济没有任何好处,即便它不夺走你的生命,它也可能夺走你的工作。他说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只占全球制造业的8%,今天占到了全球制造业的四分之一。 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受到打击,美国将深受其害。所以他认为罗斯的观点是愚蠢的。



其实今天的世界经济早已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比方说美国《财富》杂志不久前刊文感叹,今天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消费电子产品都依赖中国。中国iPhone工厂复工推迟的报道,使苹果市值跌掉270亿美元。湖北是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的关键区域,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停产危机,从日产到韩国现代公司都因为中国供应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创。德国现在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供货的问题,连美国的药品供应现在也出现了危机。美国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来自中国,胰岛素、抗抑郁药物、血液稀释剂等等,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所以《金融时报》认为,除非中国恢复生产,否则许多国家药企的供应链、药企的供应将很快耗尽。



美国一些势力企图借这次疫情使美国经济与中国脱钩,这谈何容易。中国过去数十年的开放是一种嵌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开放,中国早已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虽然过去几年也有跨国公司生产线迁出中国,但大都是像制鞋、成衣生产这样产业链非常短的生产线,像中国这样具有世界最完整的、超复杂的产业链的经济体全球难觅,更何况中国还是事实上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张教授认为只要疫情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结束,这个曙光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中国一定能够打好正在展开的这场经济保卫战。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