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铭记历史:上海珍贵影像回望中国抗战胜利75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瑞 徐玮
2020-09-03 02:41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代表中国的徐永昌上将,和其他9位盟国代表,依次签字,对日本投降予以确认。9月3日,降书正式生效,中国举国欢庆。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20年9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我们通过一系列上海珍贵的历史影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这些影像的作者大都是七八十年前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中外记者、摄影师。其中,有沙飞、黎民伟、斯诺、海岚•里昂……他们用活动或静止的影像,记录下上海市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在这些珍贵的影像里,有上海妇女在马路上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声援抗战,也有那个时代的黑白公益MV:上海儿童录制的歌曲《保卫大上海》,为抗战前线募捐。那个时代的中外媒体人,在枪林弹雨中,拍摄日本军舰炮轰上海、日本士兵侵略中国。以影像的铁证如山留存至今,让后人看到,侵略者是如何把远东第一大城市变成满目疮痍的废墟。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也是媒体最发达的地方,许多外国媒体记者、摄影师汇聚在上海。客观上,为上海历史影像的积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大量抗战史料中,存世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照片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外国媒体拍摄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些影像资料,如今被应用在教育、出版和学术研究,部分珍贵的影像则以不同形式存放进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的展厅里。为了更真实、生动地展示抗战历史,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从筹建开始,就花费了大量精力搜集、筛选、呈现高品质的历史照片、影像。
美联社摄影记者海岚•里昂进入中国时,曾经担任过张学良私人飞机的驾驶员和机械师。藉由他和军队密切的关系,近距离拍摄了大量1937年战火中的“四行仓库”和“四行孤军”撤入租界后的影像。2015年,上海文旅局代表和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团队得到消息,这些珍贵的照片和底片将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出现。他们组成寻宝队伍赶到北京,现任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幼炯就在这支寻宝队伍中:“大家就商量,一定要把这两组照片征集回来!因为从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陈列体系里面,它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石性的文物。”马幼炯告诉记者。
如今,这些珍贵的文物已经全部成为观众可视的展品。今年9月,恰逢中国抗战胜利75周年。随着烈士纪念日的临近和电影《八佰》的热映,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人数翻了一倍。仅8月14日到8月29日12个工作日,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参观人数超过3万1千人。在暑假的最后一个周末,许多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在历史影像和陈列文物前,许多父母耐心解读。让孩子了解七八十年前发生在上海的抗战历史。徐弘为儿子讲解行军绑腿带的作用,也告诉他:“作为中国人,必须要知道中国的每一段历史。我们必须要让中国强大起来,这样才能不重复历史,让中国站在世界的高端。”
无论是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是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对不少进馆参观的游客来说,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仅是民族历史,也是家庭记忆。馆内的文物,陈列的照片,播放的影像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思念。“我的外公参加了南昌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战,经历了朝鲜战争。我想告诉女儿,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苏州河畔的上海光复路上,有许多拉着行李,天南地北慕名而来瞻仰抗战遗迹的游客。走进馆内,他们参观文物史料,在广场上,缅怀先烈,敬献鲜花。沧桑巨变,四行仓库伤痕依旧的的墙垣外已是林立高楼。从历史走向未来,我们憧憬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瑞 徐玮 编辑:范燕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