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视频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去临港,解锁造车新实力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奕宁

2024-05-23 00:18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并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整车出口国。而上汽集团销量也连续18年位居国内第一,2023年完成整车销售502.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112.3万辆,海外销售120.8万辆。上汽也是2023年中国唯一海外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车企,在出口到欧洲的汽车中,每10辆就有7辆来自上汽乘用车。


5月22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作为上汽乘用车最核心的生产基地之一,临港基地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承载了多款旗舰车型与主销车型的制造重任,为消费者提供了上海制造、质量可靠、品质卓越的上汽自主品牌产品。


“智慧脑”:全业务链数字化运作,为传统制造降本增效


总占地面积超120万平方米的临港基地,于2008年9月建成投产,包含整车和发动机制造,是国内率先达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



从这里下线驶出的多款车型,已经远销欧洲、澳新等高能级市场。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打造“智工艺、智生产、智物流、智品质、智运营”的应用生态圈,临港基地实现了人、机、料、法、环、测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工艺规划、排产、内物流运作、生产及供应商端到端打通。


据介绍,上汽乘用车已逐步形成厂内外业务高度融合的智能物流生态系统,同步打造了引领行业的创新转型和能力外溢平台,制定企业级标准和规范,助力行业中小供应商构建轻量级数字化工厂,从而带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并形成高效协作、互利共赢的新型行业生态。



从成效来看,临港基地单车能耗降低3.8%,单车物流成本下降6%,潜在呆滞库存资金减少2%。通过智能设备与数字化平台协同,完成生产开动率提升2%,小时产量提升了5JPH,生产效率提升了10%以上。


“强心脏”:持续培育新动能,开拓壮大新赛道


如果说数字化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智慧大脑”,那么动力系统就好比让一切有序运作起来的那颗“心脏”。


在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历程中,上汽集团坚持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径并行。



纯电技术领域,“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是中国汽车行业首个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具备“长轴距、主后驱、超薄电池模块”三大专属特征,可覆盖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和轿车、跑车、SUV、MPV等多级别、多种类的整车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顶尖。基于星云平台开发的全球首款电动钢炮MG4 EV,则成为首个揽获“英法德年度车型大满贯”的中国电车,海外累计销量超14万辆,是欧洲紧凑型纯电销冠。


而在混动技术领域,早在2010年,上汽便前瞻性地布局插电混动技术领域,并将其视为值得长期投入的技术持续深耕。2017年,上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EDU混动技术斩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不仅是当年获奖项目中唯一的汽车类项目,也是新能源技术首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


就在5月10日举办的2024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超级融合 才是超级混动”DMH技术品牌大会上,荣威发布了“DMH超级混动技术”技术品牌,该系统拥有行业首创的“能量域”全域热管理、动力总成大脑PICU、发动机+P1电机同轴结构等多项领先技术,以软件算法为核心,匹配混动专用高效发动机、变速箱、长续航电池等专用硬件,“软硬兼施”,做到超级融合,实现最强性能和最优指标。



“当下,混动技术百花齐放、产品层出不穷、用户接受度越来越高,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纯电和插混将出现1:1的局面。插电混动的春天,已经在我们身边。”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DMH超级混动系统实现了行业首创的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的统一控制,代表了国内最高的技术水平。目前,DMH超级混动系统已率先搭载于“长续航超混云感座驾”荣威D7 DMH、“长续航新主流混动SUV”荣威D5X DMH。


据悉,2024年是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作为自主品牌“国家队”担当,上汽乘用车将全力聚焦新赛道,加速智能电动化转型,积极完成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提升智能制造能级,以核心技术为创新驱动完善高价值产品矩阵,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汽车行业迈上新的台阶。

编辑: 刘奕宁
责编: 顾怡玫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