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

视频 | 奉贤庄行600年伏羊文化,如何成为文旅新IP?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沈春琛

2023-07-15 22:46

最近,第16届庄行伏羊节正在上海奉贤庄行镇热闹举行。别看小小一盘羊肉,庄行的伏羊文化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09年更是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伏羊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吃羊肉、喝羊汤的美食节,更是成为了奉贤的文旅IP。



清晨5点,庄行镇的这家羊肉店已经门庭若市。一盘羊肉、一碗羊血汤、一份挂面,一瓶烧酒,这样的四件套只要25块钱,还可以免费续面续汤,让不少家住市中心的老食客也慕名而来。“我们一早从黄浦过来,早饭都不吃,跑过来就吃这个。”“我们从老西门过来的,就是冲这个羊肉来的。”



伏天吃羊肉,古已有之,讲求的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在奉贤庄行伏天吃羊肉的传统已传承了600多年。“一般情况下一个半小时大火,一个小时中火,半个小时滚烫,三个小时可以出锅。”庄行镇马路村村民金明华介绍。由于烹饪时间长,制作工艺复杂,且数量有限,此前,庄行羊肉仅在奉贤当地比较出名。“一开始,我们庄行本地的老百姓做羊肉,只是为了自给自足,周边的市民想过来吃羊肉的话,往往到了也吃不到。”上海花米庄行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仰翠梅表示。



2009年,庄行镇的伏羊文化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在镇里看来,是个打响美食文化招牌的好机会,“伏羊节”应运而生。不过,要迎接游客就需要更多的餐馆、民宿,于是,当地政府鼓励村民们举办农家乐,用美食来留住游客。



当时,在宅基地开餐馆、开民宿,要办出正规的证照非常困难,好在当时中央“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出炉,为农家乐的营业审批开通了绿色通道,属地政府也抓紧机会建章立制,推进落实。终于,村子里的农家乐、民宿陆续开了出来,应季的羊肉料理成为家家户户揽客的必备。



不过,新问题又随之而来,由于农家乐都散落在村组里,外人很不好找,生意也不如预期火爆。为了集聚人气,属地政府出资在核心区建立起“伏羊节”主会场,相当于乡村版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可以先到这里,再自由选择心仪的农家乐,这也倒逼农家乐的老板们不断改进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起,属地政府还组织多部门,从安全、卫生、外观等多方面对各家农家乐进行星级评定,鼓励各家良性竞争。



在“伏羊节”金字招牌底色的基础上,奉贤庄行还玩起了“羊肉+”概念。比如,蜜梨是庄行特产,这段时间,羊肉配蜜梨成了潘垫村的引流法宝。



潘垫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雷说:“潘垫村是庄行种植蜜梨最多的一个村,沿着我们整个伏羊节区域的一条南庄路,就种植有500亩左右的蜜梨。”“一开始我一天销售1000-2000斤,现在每天最起码能卖3000斤。”蜜梨种植户老马告诉记者。



肉香也要勤吆喝。庄行还邀请了一系列网红博主前来体验“伏羊文化”,借助社交平台的推广,预计今年将吸引30万市民游客前来品尝羊肉。一位民宿负责人告诉记者,到8月中旬前,他们家的民宿房间已经全部订满了。


庄行镇党委副书记朱瑾表示,第一届“伏羊节”带来的旅游消费只有180万左右,今年预计可能达到2800万左右。



“伏羊节”已成为奉贤庄行的一个重要的文旅IP,未来,庄行将依托优质乡村生态资源,进一步弘扬非遗民俗美食,彰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大价值,探索打造乡村振兴新样式。


(记者:沈春琛 摄像:卢敏 孙佳逊 特约记者:杨珺 编辑:由由酱 实习编辑:绍亦洋)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