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 重复感染咋办
新闻坊
澎湃新闻、第一财经
2023-06-05 13:38
近日,国内新冠
似有反弹之势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全国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趋势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6500万/周。
6月3日
记者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医院
感染控制论坛上
专访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长卢洪洲教授
据卢洪洲介绍,从5月1日到6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做了统计,三周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核酸阳性患者60%以上都是2022年底未曾感染的人,现在“二阳”的比例略有上升。“总体来说,‘二阳’患者数量较少,症状较轻,这说明2022年11月、12月的大流行后,已感染的人绝大部分还有免疫力,群体免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卢洪洲团队对当时的新冠患者进行了7个月的随访,发现大部分人体内的中和性抗体水平明显下降,但细胞免疫功能很好,感染后依旧可以调动细胞免疫,阻止感染或出现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感染后的免疫保护期可能超过7个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2022年底的)感染潮已经过去6月,但感染新冠的人仍然以‘首阳’为主。”卢洪洲说。
6月3日,卢洪洲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澎湃新闻记者 胡逸璠 摄
这一轮的新冠感染
与上一轮相比有何不同?
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
对人体的损伤?
抗病毒药物如何选择和使用?
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
新冠病毒
未来将以何种趋势变化?
卢洪洲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
这一轮新冠感染不能
称为“第二波”
第一财经:这一轮的新冠感染与上一轮相比有何不同?
卢洪洲:我认为确切来讲,目前的这一轮新冠感染不能称为“第二波”,因为它没有对我们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比较确切的描述应该叫做“梯次感染”。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具有抗体,群体免疫已经建立起来。这次感染以上一轮未感染过或者免疫力较弱的人为主,但整体比例非常少,很难大范围传播开来。由于个体免疫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又有一部分人会再次被感染,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渐减弱的。
“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仍要继续。“所谓科技抗疫,就是要研发更加有效、长效的鼻喷疫苗,以及更加有效、长效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异病毒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后的研发方向是长效、通用的疫苗和药物,无论病毒怎么变,都可以发挥作用。”卢洪洲说。
重复感染可能损伤免疫系统
增加长新冠风险
“有病毒就有损伤,有病毒就有感染。”卢洪洲说,“对于大部分健康的人来说,第一次感染后,尽管其免疫功能不能完全阻止新的XBB毒株的再次感染,但是感染后症状通常比较轻。但对于老年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来说,感染一次,就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一次打击,所以依然会出现重症,各种合并症、并发症。应尽量避免感染。”
重复感染还会增加长新冠风险。5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说:“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长新冠(Long COVID)指新冠感染者在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情况解释。有研究表明,长新冠症状超过200种。
每周日下午是卢洪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时间,在他的门诊里,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长新冠患者,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顽固性睡眠障碍、心悸、脱发、脑雾等。一位老年女性让卢洪洲印象深刻,她表现出严重的抑郁和恐惧,“见不得人,见到人就说害怕”。
针对奥密克戎感染导致的长新冠,卢洪洲团队近期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国内存在长新冠,但总体并不严重,发病率也没有国外那么高,多数长新冠症状持续5-6个月可以消失。其团队仍在继续进行长新冠的机制研究,包括长新冠与免疫系统、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等。
6月2日,在2023中国支气管扩张症及相关疾病高峰论坛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关伟杰告诉记者,一些研究对长新冠患者进行了比较严格的、大样本的观察,发现呼吸困难、疲劳和睡眠障碍比较突出,部分患者在感染三个月后还咳嗽,门诊见到不少,不过关伟杰在门诊碰到的长新冠患者相对其他疾病来说数量很少。此外他表示,目前对于长新冠的诊断没有一个“金标准”,有一些症状可能是患者原本已经有的,或者感染后的一些主观感受。
基于重复感染的危害性,预防新冠感染仍然重要,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目前国内上市的新冠疫苗已有15种,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和mRNA疫苗。卢洪洲表示,已上市的疫苗都已经经过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现在接种疫苗,最好接种能够覆盖XBB毒株的疫苗,四价疫苗和mRNA可以覆盖XBB。已经感染过两次的人则不需要接种,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是最强的。”
建议感染前接种疫苗预防
感染后第一时间
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现在接种疫苗,最好接种能够覆盖XBB的疫苗。已经感染过两次的人不需要接种,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是最强的。”
“无论你是青壮年、老年人还是肿瘤患者,只要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都应该第一时间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病毒就没有变异的机会,可以避免新的变异毒株的出现。”
“我们现在有了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可供选择,无论你是青壮年、老年人还是肿瘤患者,只要核酸阳性,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都应该第一时间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也不会再传染他人。” 卢洪洲说。
如前所述,老年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再次感染仍有重症风险,因此卢洪洲表示,这些人群更需要在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从而避免在第二周发展为重症。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还可以避免长新冠的发生。而如果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病毒就没有变异的机会,可以避免新的变异毒株的出现。
“要让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认识到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重要性。”卢洪洲说,“基层医院、发热门诊、社区,包括乡镇医院、卫生所,要配备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不要让患者扛。”
目前国内已有6款抗新冠病毒药物上市,包括3CLpro蛋白酶和RNA聚合酶(RdRp)两个靶点抑制剂。感染后如何选择?卢洪洲指出,3CLpro在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抑制该位点效果最好,因此这类药物为首选。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家里的老人在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对此卢洪洲表示,不同的药物在患者身上可能出现不同的效果,有些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副作用,在有所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另一方面,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也有人在药物服用时间上遇到难题:抗病毒药物一个疗程是5天,用药3天后转阴了,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卢洪洲表示,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卢洪洲曾在临床上遇到过90岁高龄老人,服用抗病毒药物转阴后停药,过几天又复发的情况,因此他建议,青壮年在疗程未结束时转阴可以不再服用抗病毒药物,但老人、免疫缺陷者等人群应尽量完成整个疗程。
还有人分不清治疗流感和新冠的药物。卢洪洲提醒,新冠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也完全不一样,不可以混用或换用。在流感发病率比较高时,自我诊断究竟是新冠还是流感也是不合理的,需要去医院做检测。
来源:澎湃新闻(作者:曹年润)、第一财经
编辑:许露露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