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考古的上海力量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魏克鹏
2021-09-27 22:36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考古文物的大量出土极大丰富了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考古工作者则通过挖掘、整理、分析这些文物,挖掘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一直以来,上海的考古人前赴后继,默默耕耘,不仅改变了上海无古可考的历史,更成为考古研究中重要的力量。
北魏书法、唐代造像、现代绘画、装置艺术,一场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龙门石窟"铭心妙相",正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展开。不少师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到龙门石窟的国宝级文物。
“这些佛像做出来很壮观,对它的修复也弥补了破损的遗憾。”
“可以感受到一种我们现当代艺术和当时一个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对话。”
“我去大同石窟、云冈石窟,就感觉现在确实应该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发现它的美丽,并且给他传承下去,知道我们祖国有这么优秀的文化,还是挺棒的。”
展览现场,不仅有27件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还有9位艺术家带来的16件当代艺术作品,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
策展人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马琳表示:“把文物传统和过去,包括现在和当下,能够很好的对接起来,那么这样就使得这些文物它不再是冷冰冰的,不仅仅让同学看到了文物,更多看到了跟文物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这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国宝级文物首次在上海集中亮相,上大博物馆也正是以这场特展,向中国历代考古学人致敬。事实上,在惊艳天下的三星堆重大考古发现中,以上大为代表的上海力量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24岁的研究生沈科妗,来自浙江台州,去年年底,她有幸成为了上大考古团队的一员,前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参与三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在三号坑总负责人徐斐宏老师的带领下,109件青铜器、127根象牙和8件玉石器,揭开面纱。
回忆起这段"挖土"的记忆,小沈仍旧难掩兴奋之情。
在她看来,考古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都有惊喜,“你在考古的同时,其实你能通过这个文物去知道更多的信息,比方说你青铜上面的纹饰,当时人们为什么会刻着纹饰,你能通过这些文物去跟之前人们对话。”
在考古现场之外,上大多个团队的技术力量也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上大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承担了部分出土样品的科技考古与分析测试任务,霉菌检测、未知无机、有机残留检测,陶器检测与纺织品检测,第一时间为文物现场保护、清理与后期保护等方案提供依据与科学支撑。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表示,“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对我们既是一个非常好的难得的一个锻炼,同时也是对我们上大考古和文保力量的一个展示,我们上大的考古出土现场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和提取技术,在这次三星堆的考古发掘里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数十年来,上海的考古力量,积极投入到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中。在上海,随着青龙镇、崧泽、广富林等一处处遗址的发掘,上海无古可考的传统观念也逐步被改变。而在上海之外,上海女儿樊锦诗守望敦煌五十载。时至今日,上海的考古力量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发掘现场,还远赴斯里兰卡,在上海几代考古人的努力下,上海考古不仅走向全国,更走到海外。
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马琳说:“考古百年,经过这些文博人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物它无论是在保护方面,还是在传承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一个发展。让文物活起来,也是对这个考古百年的一个致敬。”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考古学冷门,考古工作却需要一颗温热的心与情怀,也正是这份温热,鼓舞着无数考古工作者前赴后继,在历史的坐标上,远眺文明的曙光。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魏克鹏 编辑:祝闻豪)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