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集群飞控的“中国范”!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2016-11-07 13:32
珠海航展昨天已经圆满落幕,可值得人们细品的“好东西”还真是挂一漏万,大多数被漏掉的“好东西”固然只能先放一放再说,但有一样“好东西”必须把它“追”回来好好说道说道----这就是无人机集群飞控的“中国范”!
这件“好东西”首先向外展示是珠海航展的第四天。当天上午,在珠海航展中国电科(军工央企)集团展馆内,不经意间播放了一段视频,总共67架固定翼无人机进行了集群编队式连续起降实验,承担实验控制的“指挥员”,是一款名叫“自主集群控制和动态无中心自主网络控制系统”的系统。
有人驾驶的战机,根据作战对象与作战任务性质,可采取单机、多机、编队乃至大机群作战方式,无人机的道理与之相通,这从理论上不难理解。但无人机集群对目标进行大编队攻击时,其基本的攻击模式与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如何进行有效匹配,肯定比有人驾驶的战斗机群实施同样的攻击要复杂许多。
人们可作如下设想:在西太第一岛链内的某海域,中国采取混编方式的无人机大编队突袭敌方大型水面舰艇,其中的诱饵机群先引诱敌舰发射(消耗)大量防空拦截导弹,然后攻击无人机机群飞临敌舰上空,从不同方向对敌舰实施近乎垂直的饱和式导弹攻击,就算无人机所携带的导弹战斗部装药量较少,但只要数量足够多,其毁伤效果与采用东风-21D远程打击并无二致。当然,这样的无人机群,在飞行时如何规避敌方雷达搜索,飞抵目标附近空域后,如何根据目标特性展开作战队形,采用何种战术开始攻击,攻击完成后如何收队等等,哪怕仅仅破解这一系列最简单的假设,与针对有人战机大编队的战术指挥而言,肯定要复杂十倍甚至百倍,对整个控制指挥系统的反应能力、响应能力、切换能力、战术调整和重组能力的要求,皆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而且,再稍往深处想一层,真到打仗时,无人机集群一旦投入作战,其遥控指挥系统还必须与陆海空天电磁网的整张指挥链路网络实现无缝对接,这显然是难上加难,非得在人工智能领域有针对性大突破不可。
本届珠海航展,向广大军迷较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军用无人机产业的突出成就。从“机”的角度讲,翼龙、彩虹、云影三大已型谱化的无人机,其单机性能和综合作战能力,已完全可与美军无人机一比高下。而从控制指挥之角度,尤其是多机种大机群作战应用的体系化指挥控制能力研究,中美皆处于保密状态抑或说后续技术突破的进展尚十分有限。从公开报道,美国海军在十几年前就已达到一次指挥50架无人编队起降训练之能力,但后续突破却再无较完整的信息披露。
国内媒体本次对中国无人机集群起降控制指挥实验的报道存在若干误区:其一,这次尝试并非在珠海航展期间举行,而是在航展之前就已进行,但视频拍摄时间不详;其二,突出报道中国的67架对比美国的50架,并不能印证中国的控制指挥水平比美国更高。也许中国的控制指挥技术还真比美国要高,但拿67架的数量优势说事绝非真正的“比较点”。
笔者之所以撰写《无人机集群飞控的“中国范”!》一文,并非为了隐喻中美之间谁的“个头更高”?而是要揭示如下三条:第一,中美这场目前不见硝烟的高技术体系化竞争,在战术或战役层面,对未来战争的胜负的确十分重要,决非可有可无;第二,美军无人机控制指挥体系建设的门调似乎不高但肯定在默默使劲,而咱们国家也没“闲”着,同样在暗暗较劲;第三,无人机的“蜂群战术”之应用,肯定是未来战争式样之一种,从目前已知中美在此领域的领跑态势看,未来“蜂群战术”之能力,中国不可能落在美国之后。
(特约撰稿人:鲁宁 编辑:王珏)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