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视频 | 从黄浦码头起航:赴法勤工俭学 寻找真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沈倩

2021-06-03 10:20

五四运动之后,一批胸怀救国梦的青年远赴法国,拉开了留学勤工俭学运动的序幕。这场席卷全国的伟大运动,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重要一页,很多留法青年日后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而上海正是他们的起航之地。

1919年3月到1920年1月间,先后有20批1600多名学生从上海出发乘船去法国。其中,有6批是在黄浦码头登船的。

上海秦皇岛路32号,就是上海黄浦码头旧址。一百多年前,博尔多斯号、斯芬克斯号、昂特来蓬号等船舶分批从这里启航,驶往法国,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步入展厅,就能踏上1919年的黄浦码头栈桥。十月革命后,中国通往法国的陆路被阻断,于是从上海走水路,就成为了留法学生海上交通中的重要部分。史料记载,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底是留法勤工俭学的高峰时期,期间,共有20批、1600名学生从上海黄浦江畔出发,其中有6批共650人就是从这里黄浦码头登船的,他们中有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等。而他们中最著名的要数周恩来和邓小平。那一年他们分别只有22岁和16岁。

从当时的路线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他们乘坐的航船途经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科伦坡、吉布提、苏伊士运河、赛得港到马赛,再坐火车抵达巴黎,耗时40天左右。下面这张列表就是他们乘坐的船只和出发的时间。他们到法国后学习新知、淬炼思想,逐步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张照片是邓小平当年在法国施耐德工厂做工时的档案卡。

这些革命先辈们怀揣救国救民的梦想,远渡重洋。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命运。

走出展馆,在黄浦码头旧址的一侧墙上有一面大型的浮雕,目前它正在进行更新和修缮。修缮后的浮雕墙,重新设计了主画面元素,生动还原了众多青年学子和有识之士从这里登船、留法勤工俭学的生动场景。浮雕墙的两边还做了照片墙,增加了背景知识介绍,通过一张张老照片,让我们更贴近历史、了解历史。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沈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