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视频 | 数字化能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吗?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记者 李怡

2023-01-11 18:18

上海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且程度最深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542万人,老龄化程度达到36.3%,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选择居家、社区养老。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群吃饭、看病、购物等需求,不少社区开始试点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碰到了问题。今年两会,不少来自基层一线的“小巷总理”就带着他们的思考走进会场,希望能够完善数字化社区、智能化服务平台。



上海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的虹旭居民区内,党总支副书记张雨丰正准备将居委的储备药,给几位老人送去,这段时间,老人的配药需求格外突出。子女不在身边的社区老人,如果需要帮忙,第一反应就是找居委。


年过九旬的郑阿婆子女都在国外,这两天有点咳嗽症状,向居委求助;还有专门来找居委的顾阿姨,咨询的则是老年餐。



年轻人点点手机就能办的事,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却是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但如果完全依靠居委,几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随时响应老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市人大代表、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表示:“我们真的很想去帮到每一个老人,但是我们的精力真的是达不到,纯老家庭、独居老人的生活太难了,线下买东西不方便、线上又不会,所以他们很多服务是享受不到的。”



能否引入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数字化系统来帮忙呢?虹旭社区也做了积极尝试,从一年多前开始,就给一些老人家里配备了智慧面板,通过“你呼我应”系统,老人可以按一个键,在家智慧问诊。面板上还设置了紧急求助、点餐购物、联系居委、物业等一键求助按钮。


但实际使用中,却并非那么顺畅。要知道,很多老人家里其实是没有移动网络或者WIFI的,这些智能设备对他们来说,使用上并不容易。



这次,两位首次参加两会的基层小巷总理代表,就把自己在社区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试点中碰到的这些问题,带到了两会上。


其中,市人大代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刘苗代表建议,对于服务社区老人的数字化系统,除了能方便独居、高龄老人一键发出需求之外,还要能有主动监测和发现异常的功能。刘苗表示:“比如当老人躺在床上了,上门敲不开门,打电话不能及时接听,有时候打了十几二十次没人接听;比如老人在家里突然摔跤,或者突然生病,能够兜底 在他家装一些设施设备,让居委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移动办公’走入到社区关怀关爱之中。”



还有不少代表委员还提出,除了要不断优化老人的使用端外,更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响应机制,居委,家属、社区医院、送餐团队等都应该被纳入。


市政协委员、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姜峰表示:“做一些关联账户,让子女亲属能够利用它,帮助老年人利用其医保卡,在线上配过去六个月时间里面配过的药,也是方便老年人不用去医院,在家里 他就能获得。”


市人大代表、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瑜表示:“数字化转型的养老,要让老人在家就能够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救护,而这实际上是在外要建设起响应端,比如什么样的队伍来响应呼出?比如救治的队伍、包括他生活需求的队伍建设。”


(看看新闻Knew记者:李怡 摄像:李刚 刘其伟 编辑:由由酱 实习编辑:李欣馨)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