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啦!中国还稀罕欧洲的大件武器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9-10 11:27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近日煞有介事炒作“欧洲军火大国不顾美国反对向中国出售武器”。
读到这篇报道,令笔者愕然。如此“旧闻新炒”,莫不是《国家利益》双月刊在闹“稿荒”。
中欧规模化武器交易(尤其与“老欧洲”英法德意四大国)始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整个1970年代,“老欧洲”武器库中的家当,中国若想买,对方就愿卖,只不过“老欧洲”宰人的“刀”实在太快,中方当时囊中羞涩只能蜻蜓点水式的买。
进入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势如破竹,西方却一厢情愿地误以为中国从此走了“全盘西化”的不归路。于是,1980年至1988年,被西方视为西中关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中方的确从欧洲购买到不少急需的“好东西”。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指望中国“全盘西化”的“泡沫”被戳破,美欧翻脸不认人,旋即对中国施行“军售禁令”,史称对华“军售制裁”。
然而,这世界太丰富多彩,西方不亮东方亮。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即对中国眉来眼去送秋波----由是,中俄军售合作一发而不可收。瞅着大把银子被俄罗斯赚走,连美国的军火商都心有不甘,遑论英法德意荷(兰)瑞(典)那些个惟利是图、只要能赚足银子连国家利益都不顾的军火商。
于是,大约从1995年之后,伴随着中西关系重新缓和,欧洲的军火商纷纷绕开对华“军售禁令”,与中国做起了武器关键零部件、子系统、核心软件、重要原材料的生意----名曰“军民两用”以民品名义对华出口。白宫和五角大楼当然极为光火,但却无可奈何。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基本盘越来越大,经济总量相继把英法德意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迫使所有欧盟成员国千方百计扩大对华贸易,双方合作关系从过往的中方有求于欧洲,转变为欧洲有求于中方。于是,戏剧性的一幕总是一回回上演:在中国向欧洲采购成套工业装备和空客飞机的一份份大单中,同时夹带着一份份采购武器子系统、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控制软件、高档数控机床和高精度机械加工设备(根据巴黎统筹协定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采购单,在英法德意诸国中“游刃有余、各个击破”。
在此期间,为了避免美国对违禁的欧洲公司予以制裁,只要有中国代表团访欧或有欧洲国家代表团访华,中方总要提出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话题;欧方,则一回回讨论是否考虑解除对华军售问题。双方“假戏真做”,而观众只有美国一个。
2010年以后,中国军工的研发生产能力已整体实现质的飞跃,尤其是大件武器,譬如歼-20、歼-31、运-20、052D大驱、99改坦克、各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均已走在英法德意等欧洲军工大国的前面。无论是欧洲的“台风”、法国的“阵风”和“鲉鱼”、德国的“豹2”,英国45型大驱、欧洲的大运……对不起,中国已统统不再稀罕!
人呐,底气足了腰板儿就挺!国家何尚不如此?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中国与欧洲进行军贸合作,早已不是三十年前那个见什么就想吞什么的“饿汉”。在今天的中国军工人眼里,欧洲武器库中的那点儿压箱货,犹如中国股市中的“垃圾股”,弃之不甘、食之无味。就此,中欧双方皆心知肚明,谁也不愿点破它。于是,是否对华解除“军售禁令”?何时解除“军售禁令”?中欧双方皆“懒于纠缠”。可不,最近几年,双方再也不提那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
结束本短文时顺便带上一笔,今年年底前,欧盟当讨论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这个“地位”敢情可好,没这个“地位”亦“无伤大雅”。连续几年,中外贸易摩擦总量加在一起,一年也就上百亿美元。另一方面,全球贸易总量在持续下滑,中国亦然,但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却在年年攀升。假定欧盟继续在“地位”问题上要挟中国又如何?若干年后回头看,它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军售禁令”也。
(特约撰稿人:鲁宁 实习编辑:祝闻豪)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