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遭遇“非常时期”,来自上海的代表委员给出这些“非常方案”
时讯
上观新闻 作者 孟群舒 王海燕 杜晨薇
2020-05-24 08:1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较之以往,有着很大不同。不只是篇幅短于往年,结构比例不同寻常,更在于字里行间透出的“非常”。
此次报告中,罕见地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举措,纵观报告8个方面,一条条的举措共同描绘出直面困难的行动路线图。这些充满改革决心和突围勇气的举措,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不提指标更有利于工作开展
“由于全球疫情还在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这种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无法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不定经济增速目标是合情合理的。”
对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今年没有设定增长数值,也没有设定增长区间。
“为什么不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我认为这与整个国际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直接相关。由于全球疫情还在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这种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无法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不定经济增速目标是合情合理的。”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在张兆安看来,尽管没有设定经济增速指标,但是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从8个方面展开,除第1个方面是回顾去年以来工作,其余7个方面都围绕今年要做的工作展开。“如果这些工作全部做好的话,中国就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取得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说,不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宏观政策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这“三驾马车”的一些表述看似眼熟,但内涵有了很多新变化。
具体而言,从财政政策看,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邵志清分析说,过去赤字率一般不超过3%,现在扩大赤字规模,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体现了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值得注意的是,这2万亿元的资金,将通过搭建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也是多年来的新提法,有助于纾解地方遇到的困难,保障地方运行。财政政策明确,在加大支出的同时,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政府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这从侧面显示,随着一季度经济下行6.8%,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因此更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能。
从货币政策看,邵志清表示,尽管国家通过货币政策为经济输入源源活水,但常常出现“资金空转”、难以进入实体经济的情况,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以缓解。因此,这次报告明确要求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就业政策看,将双管齐下,既稳定现有就业,又增加新的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就业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人就业一家人有保障;一头连着产业,可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邵志清认为,报告将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明确要求各地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无不凸显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做好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放水养鱼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推动经济发展,既要通过内部改革,释放市场主体的巨大活力和能量;又要通过扩大开放,稳住外部投资和需求,吸引高水平、高附加值的产业。”
不论“六稳”还是“六保”,都隐含了一条主线:稳住上亿市场主体,放水养鱼,留得青山,就能赢得发展。
张兆安分析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延长”,一个是“减负”,目的是让市场主体走出疫情影响,得到恢复发展。“企业保住了,基本民生问题就保住了。”
从报告看,“延长”是指,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等。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邵志清表示,如果说近两年来减税降费是普惠性政策,那么今年更强调阶段性,其意义同样不容小觑。“这是因为,受疫情影响,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经营困难。企业没有收入进账,减税降费就是空谈,听上去好听,企业实际却得不到实惠。如果将这些政策的执行期适度延长,随着消费回暖,企业获得收入,就能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至于“减负”,报告提到的举措包括推动减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邵志清认为,将宽带及“新基建”设施以优惠价格提供给企业,有助于企业苦练内功、寻找机遇、培育新增长点。
总体看,这些政策是从顶层设计入手,保证经济行稳致远,以非常之举坚定市场信心。
如果说,“延长”和“减负”是应对当前的必要举措,那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是谋划长远的重要布局。“推动经济发展,既要通过内部改革,释放市场主体的巨大活力和能量;又要通过扩大开放,稳住外部投资和需求,吸引高水平、高附加值的产业。”
以改革激发活力,在这方面看点不少。“我们过去常说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实际上市场化也十分重要。”邵志清表示,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证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性,才能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更大活力。这次报告提出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市场化放在第一位,同时还提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这对释放民营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报告提出一系列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举措。“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靠低成本土地、人力吸引外资,而要搭建高地,与世界通行规则接轨,打造高水平的外向经济。上海去年创造了‘特斯拉速度’,这样的案例还要更多。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外资项目落地,不仅可以带动投资,还能引领一拨新的消费潮流。”
概括起来,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更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发出了困境中逆势飞扬的最强音。
政策见效还须狠抓落实落地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发展举措和务实政策,这当中最令人深刻的是突出改革、开放、创新。我们有信心按照报告要求,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形势越是严峻,就越是要激发我们发展的士气。”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说,疫情对上海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上海因势利导、抢抓机遇、主动求变,出台实施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等举措,充分激发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最近,我们从多方得到信息,不少外企提出要把生产经营业务搬到上海来。可见,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商品、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上海集聚的趋势没有变。”
“报告提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上海的努力方向。”陈鸣波提出5点建议,要加大逆周期调节,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布局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改革创新试点,营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特别是与新技术、新产品相适应的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开放式合作”创新力度,依托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进国际合作共赢;面向全球资源要素市场,在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功能型载体。
全国人大代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面对各项风险挑战,必须奋发有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全力推进新片区开发建设,将报告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具体而言,临港新片区要推动一批政策落地和制度创新,转化为经济效应;要推动一批产业项目落地,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保持投资热效应;要推动一批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增强协同发展效应。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发展举措和务实政策,这当中最令人深刻的是突出改革、开放、创新。我们有信心按照报告要求,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全国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
杲云表示,从黄浦的实践看,一方面要继续抓好营商环境的打造。“在疫情期间,黄浦探索将部分企业办理事项放到网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次报告提出,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为此,黄浦将深化探索,打造更便捷的网上办事体验。另一方面,黄浦要抓消费、扩内需,积极发展“互联网+商业”,打造黄浦数字新经济的制高点,推动消费回升。同时,抓新兴产业培育,抓好对外开放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亮点。
全国人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经济发展提出系列部署,普陀要聚焦“3+1”重点产业发展,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步伐、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释放新的消费活力上用劲发力。普陀将对大项目、好项目紧盯不放,打好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和中以(上海)创新园两大王牌,抓牢新基建机遇,打通5G“高速公路”,使普陀区在线新经济发展实现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