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记者直击:重症高峰进行时 全力以赴决战“洪峰”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文韵
2023-01-04 20:33
进入1月,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单日急诊量维持高位运行,据统计,全市单日急诊接诊人次在8万人左右,大多数是新冠感染后有轻症转重症风险的60岁以上老人。急诊,特别是承担急危重症救治任务的三甲医院急诊,正在经历“重症高峰”。
特殊时期,许多医院坦言,他们正经历着建院以来医患比最悬殊的时刻。当重点人群救治洪峰抵达,重症波随之袭来,医院如何应对?
在仁济东院的急诊留观区域,护士戴青青推着送药车,艰难地穿过加床间的缝隙。
从神经外科病房支援急诊两周,戴青青见证了急诊量的不断上坡。从12月17日开始,仁济东院的急诊人数开始陡增,单日120急救患者破百,是平常高峰期的2倍。12月27日,120单日患者突破150人。到1月2日,突破200人,创了建院以来历史新高。
急诊留观区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白发老人,120送来时症状类似,血氧饱和低、基础疾病加重、电解质紊乱、呕吐等等。陪护的子女也都已不年轻,连日的照顾,让家属也身心俱疲。
面对家属们的担心和责备,戴青青照单全收,她说“将心比心,互相体谅”。因为在留观区里的老年患者,病情都可能随时有变,需要密切观察和治疗,一旦检查显示24到48小时内肺部病灶明显进展,感染面积超过50%,也就是俗称的“白肺”,即转为重症,需要接受更进一步的治疗。
确实,令人揪心的重症高峰已经出现,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感染楼里,所有床位全部收满。医院已经抽调了40多名非急诊医生前来支援,但人手依旧紧张。每天,仁济医院重症救治专班都会对重症、危重症病例进行多学科会诊,很多病例情况复杂。
而重症患者的治疗周期短则几天,多则几周,这也意味着,重症床位的周转快不起来。而急诊前方的留观区里,依然不时会有病患需要立刻收入病房治疗。
为了能尽可能增加床位,医院各个专科的部分病房也已被用于接收急诊转来的重症患者。仁济医院外科大楼5楼,原是骨科和五官科病房,现在40多张床位已全部收满了急诊转来的重症患者。
新病区里,抽调来的医护是一支组合军团,有来自重症医学科的骨干,也有全科医学科等多个其他科室的力量,基本都有此前援鄂或支援定点医院的丰富经验。
仁济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汪莉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之前上海的疫情,大家都去过定点医院周浦医院,还去过方舱,基本上都对新冠比较了解。”
仁济医院外科五楼护士长戴倩表示:“现在不是防感染,是防重症,我希望这里的病人都能平平安安出院,而不是从这里转到监护室。”
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绝对数不小,即便感染成为重症的比例很低,也会给医院重症资源造成很大压力。重症救治高峰来临,沪上三甲医院确实面临着专业人员、设备和床位紧张的难题,医院也正全力以赴,咬牙扛过最艰难的时期。
专家也提醒,预防重症、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呼吸困难,原有基础病加重等指征,务必及时送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摄像:吴佳亮)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