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视频 | 文脉颂中华| 你可能从没看过的松江“舞草龙”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2018-05-30 16:16

如果你的节日记忆和“舞龙”难分难舍,那么对于松江叶榭的人们来说,与那一番道不尽的乡愁紧密相关的就是“舞草龙”了。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松江草龙舞,2008年已被正式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逾七旬的费土根老先生是舞草龙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们从他的介绍里得知,松江“舞草龙”与一个神话故事紧密相关。故事起源于唐朝,相传“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是松江叶榭人,为解家乡旱灾,他就吹箫召来东海“青龙”,使得叶榭盐铁塘两岸普降甘霖。当地百姓为报答韩湘子和龙王降雨的恩德,就用稻草扎成小龙来庆祝,从而衍生出了中国稻作文化的代表祭祀活动“草龙求雨”和“草龙舞”。



松江叶榭的“草龙舞”,从编到舞,都是一门匠心打造的艺术。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改进,发展到今天的草龙制作已经形成了一项用料讲究、工序精细、编制繁复的工程。毛竹制龙身,铁丝扎竹环,树杈制龙角,经过繁琐的劈篾、制环、编柴、做头、结尾、连结、装柄等环节和编、插、嵌、镂等十多种工序,才能“诞生”一条身长约10米的草龙。而最重要的草龙肌肤即“龙鳞”的原材料是稻草。费先生告诉我们,草龙的制作要用手割的糯稻草,不像其他的稻草硬邦邦的,晒干后的糯稻草柔软且韧性十足,舞姿会更为优美动人。



传统的“舞草龙”仪式颇为复杂,整个表演过程分为“祷告”“行云”“求雨”“滚龙”等七个段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草龙”对完整繁复的仪式过程进行了简化,在保留仪式感的基础上,加入了“吹箫引龙”“取水祈福”等新元素,更多是以一种民间节庆舞蹈的面目呈现,注重热闹和喜庆的氛围。


虎口象征威严,牛头象征勤劳,鹿角代表健康,凤尾则是寄托了一种美好的夙愿——一条金黄的草龙,可谓集所有劳动人民的美好希冀于一身。每逢节庆之日,来到松江叶榭,便可看见十多名身强力壮的汉子,身着黄衣,头包黄布,手擎长龙,舞遍田地山野、街坊巷弄,驱逐虫兽,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披“金甲”的草龙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时而仰天求雨,时而伸头接水,时而腾云驾雾,时而蛟龙出水,随着音乐节奏逶迤起伏,宛如神龙下凡,虎虎生风,活灵活现。



祭拜也好,娱乐也罢,松江“舞草龙”,传承的不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表征形式,更是一把打开当地稻作文化、民间历史的钥匙。它表达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最质朴最单纯的渴望,是喜庆洋洋的庆祝和欢乐,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于淡如水的百姓生活来说,也是一番温润的慰藉。


一条草龙,在千年舞动中凝为一个夙愿;一种民俗,经岁月沉淀后结出一种文化。既然这条草龙已经“舞”了千年,应该也会一直舞下去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