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协同:从蓝图规划到现实画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谢丹青 朱齐越

2020-06-04 11:41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凝心聚力,努力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大力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上个月13日,国内研发生能力最强的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在湖州基地对自主研发的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摇摆实试车点火试验。这台发动机,将搭载于蓝箭全新的朱雀二号火箭。这也意味,距离朱雀二号火箭升空的那一天,不远了。据了解,朱雀二号有望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就能够具备发射条件,这也意味着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将正式进入商业的范畴。



2018年,蓝箭航天获得中国首张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发射任务列入国家发射计划。同年,蓝箭航天试发了中国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也是在这一年,蓝箭航天开始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在湖州打造火箭发动机热试验中心和智能制造厂区。但在当时,我国的民用航天刚刚破冰,火箭研制、供应、生产、准入的全产业链,还是"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蓝箭的发展也随之"一飞冲天"。


蓝箭航天湖州智能制造基地总经理杜方平表示:“长三角经济圈的基础,给我们蓝箭航天快速打造供应链体系,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们发动机很多组合件产品的供应商,都是在我们长三角经济区,特别像苏州、无锡,包括浙江的长兴、德清等等,也是高端人才的储备基地,所以这样对我们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这个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在配置上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同时,长三角地区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也为蓝箭不断"输血"。而在疫情特殊时期,朱雀二号的研制能顺利推进,正是得益于长三角区域的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协同。目前,蓝箭湖州智能制造基地满产后,预计每年能生产200台液体火箭发动机,15到20枚液体火箭,年产值约30亿元,为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发射服务解决方案。


春江水暖鸭先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协同带来的发展优势,已经让不少企业尝到了甜头。在安徽胜华波汽车的注塑车间里,一批出口东南亚的汽车配件雨刮器正在加工生产。这是一家典型的"长三角企业":研发中心在上海,模具加工在浙江,生产基地在安徽。如今,"小小雨刮器"的年产值达5.7亿元。各家整车厂,包括特斯拉上海工厂,都纷至沓来。



“现在上海的特斯拉,主动找到我们这里来,要求我们对他们的新产品给他们开发雨刮器总成。我们现在合资品牌的车,包括日产、现代、丰田都主动找过来,本田已经签约了,福特也是我们供货。近三年来,我们拿下那么多合资品牌,我们企业肯定在发展,长远的布局完全是有利的。”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胜华波所在的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苏州工业园区与安徽滁州的一次跨区域的"牵手",实现了长三角互利合作、国内外产业转移。目前,开发区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营养健康等主导产业,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200多个,协议投资超550亿元,长三角区域项目占比超过70%。“这两年我们是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了,我们有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品牌,吸引力更大,长三角的客商也更多。财政收入当年2000万,现在是9.5亿,应该说是成几何级的倍增。”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永宾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而同样是"中新"系产业园,正在建设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则是一体化示范区内首个跨省合作园区,将通过市场化手段,打造千亿级体量的"长三角智能传感谷",与近邻上海青浦的华为研发基地、西岑科创小镇,在一体化示范区内形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助力示范区打造五大绿色产业群,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缪昂表示:“产业的溢出效应可以到我们这里来落户,作为我们产业培育的方向,这是互补的产业发展导向,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支撑。”


“功能型的总部经济,特色性的服务经济,那么还有融合性的数字经济,还有前沿性的创新经济,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的底色湖区经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组组长朱正伟表示。


除了持续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一年来,长三角地区也不断聚焦重大项目的强化落实。以港口航道建设为例,目前,上海港集装箱支线班轮已对接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实现与洋山深水港区江海直达;积极推动研究制定沪浙洋山港区域合作开放方案,并与南京龙潭港、宁波舟山港等开展合作。通过促进港口资源更有效的合理配置以及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整个长三角港口群的发展,向世界一楼港口群迈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上海港和浙苏皖三省的港务集团有了更多的合作,包括业务上的协同。”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表示。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狄锋在采访中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现在这个码头每周有60班开往上海港,30班到洋山,30班到外高桥,还有一些内贸也是到上海港的,长三角一体化以后,我们江苏港口集团,包括南京港集团,和上海会有更紧密的合作,从港口的合作到物流的合作,到航运的合作,全方位会合作在一起。”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眼于"一盘棋"的谋划。在这条区域发展的改革之路上,沪苏浙皖四地,正携手加速奔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朱齐越)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