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践行嘱托一年间:临港速度从哪里来?

时讯

话匣子 上海电台记者胡旻珏 见习记者赵宏辉

2019-11-04 09:04

金秋的上海,一年前播撒的种子,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去年11月5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一年来,从“蓝图”到“施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使命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谋事初心,跑出加速度、干出显示度。


今天的《践行嘱托一年间》系列报道,请听记者胡旻珏、见习记者赵宏辉发来的报道:《临港速度从哪里来?》


“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定,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今年8月20号,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东海之滨这片热土上。


从那一天起,新片区建设就像是步入“加速器”。10天后,一份涵盖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等方方面面内容的“临港50条”问世,震动市场。9月20号揭牌满月,外国人才创新政策、自贸新片区金融业发展细则出台;10月18号双满月之际,篇幅达1.5万字的新片区“1+4”产业政策发布,56条细则,被企业称作条条是干货,句句抵要害。新奥动力公司总经理王利民说:


“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上有非常吸引我们的地方。它本身这边有智能制造的一些专项基金,我们是非常符合这个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的。在人才吸引上,比如说限价房、公租房等等一些人才落户、人才积分等等非常好的政策。”


这里,不仅有对产业发展精准的政策支持,更有着无微不至的“店小二”服务。揭牌这两个多月,几乎每个场合、每次采访,记者都能听到“临港速度”这四个字。究竟有多快?身处临港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最有发言权:从注册到开工仅用半年,从奠基到预备生产仅用10个月,最后的通水通电只用4天;一个个不断刷新认知的“临港数字”,让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不由感叹:


“临港新片区,可以说是特斯拉的梦想之城。我们相信临港新片区优化的营商服务环境和创新制度,能够帮助更多企业以全球最快的速度来实现创新落地业务拓展的梦想。”



临港政策、临港速度和临港服务,不仅是重视特斯拉这样“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更覆盖到了扎根临港“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而这背后,是每个临港人在与时间赛跑,它浓缩在清晨匆匆的脚步中,浓缩在深夜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里,更浓缩在每个办公室都随处可见的成堆泡面中。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杰说,在临港的工作进度表里,时间单位不是月、天,而是按小时、按分钟计算。


“我们都在创造一个临港的速度,无论是从审批的环节,还是建设项目的审批,还是批后管理等等这一系列环节当中,我们都在刷新新的纪录。”



政策落地生效、产业项目签约、地块设施开工……新片区这片善于创造奇迹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书写新的传奇。数据显示,揭牌两个多月,这里新设立企业1329家,与16家金融机构、44家国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企业集中签约了62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60亿元人民币。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芝松看来,这些都还只是开始。


“我们全力以赴地推进总体方案中的各项任务一项一项地落地。我们把压力变成动力,狠抓制度创新,统筹区域规划,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动能和加强城市配套工作,我们有信心全力以赴地完成好习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任务。”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这是临港新片区的口号,也是上海只争朝夕的精神写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